第55章 和滿清議和(第2/3頁)
章節報錯
起高呼:“萬歲,忍辱負重,恢復祖宗江山,方是男兒本色啊。”
好久好久,崇禎抬頭,已經淚流滿面,突然聲嘶力竭的嘶吼:“議和——”
這種嘶吼中,充滿了不甘,充滿了屈辱。
呂謀磕頭:“父皇,今日之屈辱,兒臣一定在將來,十倍百倍,千倍為您討回。”
和滿清議和的事,最好的人選,當然是吳鑲。
於是,就在崇禎痛苦的避開之後,群臣一起跟呂謀探討了和滿清議和的條款,準備派吳鑲聯絡滿清中的祖大壽洪承疇,幫助達成議和,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
吳鑲帶著眾人的希望,踏上了與滿清議和的道路。
呂謀準備在整理一番戶部之後,率領大軍,進攻山東的劉方亮,為被窒息的大明,拓展生存空間。
再次走進戶部銀庫,真的是空空如野,正有一群耗子在搬家。
呂謀善意的給這群耗子,讓開了搬家的道路,對緊隨其後的錢同和道:“一會,將內帑鑄幣司的四百萬搬來吧。但是,我嚴格規定,這筆錢,必須保證官員俸祿的發放,必須保證將士們的軍餉發放。”
錢同和深深感動:“有王爺這句話,官員們將無比感激,將士們將更加敢戰。”但話鋒一轉:“諾大的朝廷運轉,單單是這四百萬銀元,真的不夠支撐到年底秋稅收來啊。”
然後繼續道:“即便秋稅收來,就憑咱們現在區區直隸之地,也不夠王爺用兵,和滿足官員們的俸祿支出。王爺,缺口太大了。”
“缺口大也必須保證這兩塊開支,哪怕到時候,我賣了紫禁城也必須保證。”
錢同和一咧嘴,你買點抄家貨還行,但你賣紫禁城,你倒是想賣,除了滿清流寇,誰敢買啊。
呂謀突然發現,就在銀子倉庫的後面,還有一道厚重的門,於是就問:“那後面的是什麼?”
錢同和就回答:“回王爺的話,那是壓庫銀子的儲存地。”
“什麼?壓庫銀?”
錢同和回答:“按照祖宗規定,每年必須儲存一百萬兩的銀子不能動,叫做壓庫銀子,雷打不動,所以——”
“那是不是說,那裡面存著上千萬兩的銀子?”
錢同和回答:“除了崇禎七年以後,再也沒有能力遵循祖制存入,實際有銀兩千七百六十一萬兩。”
呂謀直接吐血。
怪不得崇禎窮死,是因為這壓庫銀。
怪不得李自成,能從北京城蒐羅走八千萬兩白銀,感情還是這壓庫銀。
崇禎老爹,你竟然是坐在銀子堆上窮死的啊。
歷史,的確是這樣,崇禎真就是死守成規,最終坐在銀子山上,卻拿不出三十萬關寧開拔費,窮死的。
當初,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的確制定了這個辦法,叫做有錢儲蓄。但他卻在臨死前,忘記了把下句話交代子孫了,窮時支取應急。
這個和臨死忘記告訴子孫,存摺密碼有的一比了。
而就是這大明子子孫孫,積攢的兩千多萬兩銀子,最終卻便宜了李自成。
呂謀激動大吼:“砸開,砸開那道門。”然後他就看到,一個個都生了黑鏽,巨大的銀球,堆的和山一樣。
他哭了,他真的哭了。
早知道有這麼多的銀子,自己何苦得罪所有的官員,暴力逼債嗎。
我TM的,到底都幹了什麼啊。老爹,你坐在銀子山上,到底都幹了什麼啊。
墨守陳規,你不死,都沒天理了。
變態的朱元璋規定,為了防備壓庫銀子被盜,被挪用,都鑄造成五千兩一個的巨大圓球,你是拿也拿不動,搬也搬不了,只能在這裡發黴生鏽。
也可見,一個小農意識的皇帝,對積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