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看來要找機會回長安一趟,這個劉和的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自己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隱隱約約中,太史慈覺察到這似乎和自己手下的謀士有關,但是要他清楚地說出來卻又有所不能,故此唯有放下此事。只是回信給吉平,要他沉著應付,不要再有所舉動。等著自己回到長安再說。

()好看的txt電子書

想了一想,太史慈還是有點不放心,於是就給自己的妻子蔡文姬寫了一封書信,希望她能夠暗中調查下,關於漢獻帝的事情太史慈只告訴了蔡文姬,畢竟蔡文姬乃是看著漢獻帝長大的,自然對漢獻帝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自己不在的時候由蔡文姬打點一切自然是最妥當不過。做過這些事情之後,太史慈才長出了一口氣,拿起了另外幾封書信,低頭看去,都是一些好訊息,比如田豐大軍在西涼地區逐步穩固。正在征討一些小股的叛逆部隊;再比如張郃與高覽在幽州北面又大有所獲。公孫家族已經逐漸安穩,放棄了與青州為敵的念頭。還有的就是田疇弄得幽州地方大治,建造新城,那些黃巾軍士兵已經逐漸的安穩下來,在幽州開始了新生活,能耕田的就耕田。更有不少人向遊牧民族學習了放牧技術,在幽州開始牧民生活,每年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中原地區,以至於現在北方牛羊肉的價格變得低廉起來,吃肉對於百姓而言不再是奢侈品了;冀州的甄氏家族、辛氏家族、徐州的糜氏家族、幷州地王氏家族、郭氏家族的生意已經進入了良性發展,這些世家大族在青州的改革和蓄意支援下不再依靠土地,只是以從事商業活動為主,但是財遇比原來不知道多了多少,這給天底下所有的世家大族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很有意思的事情是這些文人還是脫不了“名”重於“利”地觀念,為了給自己地行為找藉口,居然把若干年前管寧宣揚的那一套拿了出來,說孔子活著地時候就注重商業,孟子更是承認社會分工,商業必不可少云云,儼然是想要在失去土地之後為自己的壟斷創造新的學術。這一點太史慈倒是不害怕;壟斷的確不好;但是在現階段還是有好處的;至少可以極大地改變重農抑商的思維方式;雖然現在天下地百姓現在對新〃五德終始說〃十分的認可;但是世家大族的這些人可就難說了;這些文人最擅長於篡改別人的本意;斷章取義;以至於壞了天下的大事。

宋代;明代;清代的文人不是最擅長這一套嗎?而且流毒日久;否則為何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後;大部分中國人都在誤解諸子百家的先秦散文?就連學生用的教科書中的

都在犯這種錯誤。都說後世的國人把中華傳統文化丟棄了;可是太史慈卻戰鬥這原因只怕不在國人和孩子身上;那根源都在曲解古人的程朱理學和所謂的道士身上;弄了一堆孔夫子做夢都想不到的糟粕來愚弄百姓;百姓就以為那就是孔子或者老子的本意;還能不丟棄這些東西?

所以;太史慈最怕的就是這些世家大族故意念錯經;在這時代;雖然自己已經普及了教育;但是不可否認;在世家大族中因為數代的文化積累;世家大族的子弟還是才華橫溢的;他們左右政治的能力也最強;改善世家大族的觀念可以有效的避免今後政策的反覆。現在已經有世家大家開始宣揚商業文明瞭,這就是一個好現象,用不了百年就可以讓世家大族把經商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東西。更隨著時間大族子弟因為長子繼承製的原因而到各地開枝散葉,對於世家大族的改變不在僅僅是政策上的了,而是他們的思維觀念上的革新

這東西一樣講究攻心為上。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