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才能有相應修行理念更多悟得。之所以無數前輩高人無所成就,只不過是生不逢時而已,天機顯化與道義玄奇演變均存在不同運關推機。”
“一線天機,萬古永存亦或是乍現即逝,與天意感念適時流轉密切相關,此時彼刻,各有相異,便如同我命理上所謂天意垂衍,無非是應時而生罷了,與運俱行實乃身責而非氣運當頭。”
“正如先生所講,應劫者命運已是事先設定,無論逆天特權還是劫數磨難,無非是應該顯現事物。順應勢方是時之運乃是天意,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大勢所趨,此時便與先生所言盡人事,知天命不謀而合。”
“實際上,未有逆天特權者如先生這般,能有如此先知深悟,才是神界幸甚之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是明義至理。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豈是某一個人所能全然掌控!”
“據我所知,應劫者也並非僅有一人,也只有更多影響力積日累久,方有那一線生機顯化,其中玄秘又有幾人可了悟於胸?所謂功者,若非未有數番凝集,萬機之微豈會如此彰顯如在庭?”
向笛先生笑道,“難得你小小年紀,便有如此之胸襟,益謙虧盈高德顯然早有明悟,這樣我也就放心了!但如今,天道沉積世間諸般惡行已至勞佚不時,以致天地元氣弊虧,末法末劫隨之招引,你日後行事卻是要愈加小心,才不枉天命所衍垂!”
劉君懷點頭,“此為必行之事,亦為道義之牽致,也只有萬端謹行思舉,其後才可無殃!”
安邦顯然也自兩者間交談,悟出其中隱晦,他笑道:“你二人這般禪機妙語,卻是帶給我與茂彥兄弟一種恍惚感,若非深知言談前後所涉,誤以為談禪說法也是必然!”
茂彥仙帝與其相望一眼,卻是嘆道,“不能將之以資解頤,詳加解讀,旁人自是苟悟其趣,難苟悟其中妙處,想我神皇中期境界,竟是經過頗久盤折,才得以觸機領悟,這一點我等二人是頗有不如!”
向笛先生神情甚為莊重道:“生命中許多感知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存在,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之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可有所悟得。”
“兩位大人,我此言並無半點教化之事!與君懷一席直言,同樣有頗多獲得,一位真正強大之人,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猜測與親附別人上面,所謂人脈資源,都只是尋道路上衍生品而已。”
“最重要之事便是提高自身修為,只有自己修煉好,才會有別人來親附。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只有自身到得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資源,而不是倒過來。”
“而這種猜測與親附,也與修煉資源獲取等若,但將事物本質與非本質顛倒過來,內息精煉才是境界晉級之本,過多依仗外力與修行本質偏殊。而且,那等獲取手段,極易令所施行方式失控,心態改變,修煉環境也會跟著改變,這就是君懷口中所言相應修行理念!”
劉君懷說道,“佛為心,道為骨,修為為表;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與修行。三千年道行,繞不開功名利祿四字,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而事物根本性質與固有屬性相對穩定,正如天氣變化多變易逝,個別、片面異象顯化,是屬於天地自然所衍生。”
“汙泥可長出蓮瓣,寒門可培養孝子;洪爐可鍛鍊鋼鐵,困境可成就偉人;苦澀可蘊釀甘甜,煩惱可轉為菩提。本末相順,終始相應,道蘊悟會既與道行緊密相連,亦為心神與天地自然間中樞承連,無論梧桐還是大海,本心決定操守,方是一生秉持!”
茂彥仙帝若有所思道,“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並非世故之語。佛家雲,凡眾生相,皆為我相;凡所有相,皆為虛妄。直指人心,見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