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知道徭役其實是比苦力更苦的差事,每家每戶按年來攤派,也拿不到任何的銀錢,有一些甚至還要自己往裡頭搭錢才能吃飽肚子,若是沒錢沒糧食的,光是這種高強度的苦力活就能要了人命。

大周朝已經算是風調雨順的國家了,但也不是每個地區都能吃飽喝足的,類似陳家村這般還算是富裕的地區,百姓們每隔幾天能吃一頓肉,已經算是十分不錯的日子。

但若是一些窮困偏遠的地方,光是吃飽已經不容易,更別提吃肉了,從小這般長大的百姓,身體原本就是虧空的,大量的體力活足以送他們去死。

百姓們渴望永遠不興徭役,但一旦當了官之後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官道不修理,那麼這個地方通行就不便,若是堤壩不修整,來年一次水禍就能要了人命。

而土木工程、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之類的徭役事兒,大部分都是工部在管理的,這些事情都是出錢出力還吃力不討好的,一旦出了問題卻又事關重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周朝的百姓顯得不那麼害怕徭役了,苦力活確實是苦力活,但若是幹這活兒能拿到銀錢,能吃飽喝足,花一些力氣似乎也沒啥大不了的。

更別提如今但凡是有興徭役的地方,必定得有一位大夫駐紮,只為了這些服役的百姓們看病,這一年年的下來,死於徭役的人少之又少。

張大牛還是第一次服徭役,雖然叫大牛,但他其實是家中的幼子,自小備受父母的寵愛,以前但凡是有攤派到徭役的,都是家中大哥二哥頂著,此次他爹卻一口咬定讓他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