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若是嚴家老爺子還在,嚴家和顧家倒是旗鼓相當,不過嚴家老爺子去世多年,現在嚴家當家做主的是嚴波,嚴波才大志疏,靠著嚴老爺子的餘蔭才坐上了吏部右侍郎的位置,只可惜坐上去之後無所作為,一別多年還是吏部右侍郎。
若是不知情的人家,怕是以為吏部右侍郎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但顧老夫人卻是聽顧尚書提起過,這位嚴波在吏部不過是佔了個名頭,什麼事情都做不得。
即使如此,顧老夫人見到嚴老夫人還是打心底高興,兩個姐妹多年未見,這會兒說著說著還感動落淚,竟是有幾分親姐妹的架勢。
最後還是顧老夫人擦了擦眼角,開口問道:&ldo;這些年我原也打算去看你,只是擔心你不樂意見外人才沒去,今日可總算是見著了,老姐姐可有話要對我說?&rdo;
嚴老夫人也擦掉了眼淚,握著顧老夫人的手問道:&ldo;這幾日聽我後頭那媳婦提起,說你家三兒的狀元郎徒弟在看親事?&rdo;
顧老夫人心中迅速的盤點了一下嚴家的人,她依稀記得嚴老夫人有兩個孫女正值花期,不過似乎大孫女是定過親的,小孫女是繼室所出:&ldo;正是如此,莫不是老姐姐手頭有合適的人,若是如此的話快幫幫我,也好讓我跟我那兒子交差。&rdo;
嚴老夫人環顧左右,顧老夫人很有眼力見的讓下人們離開,前者才低聲說道:&ldo;不是旁人,正是我那大孫女尚且待字閨中。&rdo;
顧老夫人露出幾分驚訝,皺眉問道:&ldo;怎麼我記得你家大孫女已經定親了。&rdo;
嚴老夫人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但還是很快回答:&ldo;嚴家以前跟祿國公府定了親,只說要做兒女親家並未說是何人,如今祿國公府上門提親,定下來的是小孫女。&rdo;
顧老夫人一下子明白過來,畢竟嚴波原配死得早,繼室進門之後就生下一兒一女,這麼多年過去想必已經成氣候,做妹妹的搶走姐姐的婚事也不奇怪。
不過就像是嚴老夫人所說的,當年只是口頭定親,也從未交換過庚帖,現在換了人旁人也說不出錯來,左右不鬧出來就是了。
嚴老夫人握著顧老夫人的手,繼續說道:&ldo;我那大孫女玉華你也是見過的,論人品相貌樣樣出色,雖說自幼喪母,卻是我一手帶大親自教養的,這一塊你且放心就是。&rdo;
看得出來嚴老夫人是真心疼愛這個孫女,故而才願意親自上門跟顧老夫人提起:&ldo;原本玉華的親事是不愁的,但是祿國公府那邊催得緊,這般一來做姐姐的就有些耽擱,這些日子我左看右看的,總是找不到四角俱全的人。&rdo;
&ldo;那位趙大人我曾打聽過,雖說家裡頭單薄了一些,但玉華將來的嫁妝多,不說我嚴家給的,她親娘留下來的東西也會給她帶走。&rdo;嚴老夫人繼續遊說道,&ldo;我也不圖別的,就希望玉華嫁過去能夠當家做主,過舒舒服服的日子,老妹妹你看呢?&rdo;
第147章 陌上少年足風流
原本趙九福與嚴玉華不過是萍水相逢,甚至兩人從頭至尾也就只見了一面,還是隔著許多的丫鬟小廝遠遠嚮往,彼時一人是吏部右侍郎的嫡長女,一人不過是進京趕考的貧寒學子,怎麼看都不像是能搭上關係的。
誰知道一年之後陰差陽錯的,兩人竟然又聯絡到了一起。
而這其中,卻又有嚴玉華的動作在,趙九福只以為兩人只見過一面,但嚴玉華卻見過趙九福三次,這第一次自然是在船上,第二次第三次卻有幾分意思。
當初狀元郎跨馬遊街的時候,嚴玉華被家中丫鬟奶孃鼓動著出了門,她所在的茶樓正巧就是顧行之趙老四所在的那一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