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想與做(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與做
——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有感
@丙叔佩史
構思永珍筆頭生,
理想翩躚意未盡。
紙上龍蛇任意走,
誰解其中辛酸韻?
行至水窮方覺遲,
方知動手最緊實。
萬千計劃終須試,
不落紅塵怎識真?
賞析
這首詩《想與做》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從構思到實踐的過程,以及其間所蘊含的複雜情感與深邃哲理,是對“有想法是一回事,做事情,是另外一回事”這一主題的精彩演繹。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詳細賞析:
1. **開篇立意**:
- “構思永珍筆頭生,理想翩躚意未盡。” 這兩句開門見山地點出了主題——靈感與創意如同噴薄而出的源泉,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與想象力。詩人用“永珍”一詞形容思緒的廣闊與豐富,而“理想翩躚”則形象地描繪了這些思想的輕盈與優美,彷彿翩翩起舞般自由自在。
2. **轉折抒情**:
- “紙上龍蛇任意走,誰解其中辛酸韻?” 這裡的“龍蛇”比喻揮毫潑墨時的自如狀態,表現出詩人才華橫溢的一面,但也引出疑問,是否有人能理解這背後隱藏的艱辛與不易?這裡的轉折,開始觸及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問題。
3. **深入剖析**:
- “行至水窮方覺遲,方知動手最緊實。” 此處透過“行至水窮”比喻到達極限或是遇到難關的情形,指出當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原來的想法並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樣簡單。這句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說明了紙上談兵與真正落實行動之間的巨大差異。
4. **結論昇華**:
- “萬千計劃終須試,不落紅塵怎識真?” 結尾部分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提出“不經歷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哲理,說明任何宏大的計劃都需要經過實踐的考驗,否則無法知曉其真實效果或價值所在。這是對整個“想與做”過程的一種總結性陳述,也是對讀者的鼓舞與啟發。
這首詩歌宛如一條潺潺流淌的清泉,其語言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順暢,毫無阻滯之感。而其所營造出的意境,則如同浩渺無垠的星空一般深邃悠遠,令人不禁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它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呈現了詩人那豐富多彩、細膩入微的內心情感世界,更像是一座蘊藏著無盡智慧和真理的寶庫,蘊含著發人深省且極為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說,此詩乃是對“想與做”這一永恆主題所作出的一次精妙絕倫的詮釋。
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又似一陣春風,吹散了縈繞心頭的迷霧。它用充滿力量的筆觸鼓舞著人們,激勵大家要勇敢地邁出腳步,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因為只有透過實實在在的親身經歷,我們才能夠真正領略到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感受到它的真實溫度和魅力所在。
翻閱丙叔佩史的《唐宋詩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陸游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原文:**
風捲江湖一夜翻,
天公似欲掃妖風。
戰袍溼透思家國,
夢迴吹角連營分。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魂。
何當金甲乘風破,
萬里長驅入胡塞。
**譯文:**
風暴席捲了江河湖海,整晚都在劇烈翻騰,
上天似乎決心清除世間所有的邪惡氣息。
戰袍被雨水徹底浸透,心中牽掛的是家國安危,
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