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珍貴無比的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深遠的人文關懷意義,實在是值得我們反覆吟詠、用心領悟。

……

附: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原文及譯文

**原 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 文**

在我住所周圍雖然是人間煙火繁盛的地方,

卻沒有車馬來往的嘈雜聲。

問你是怎麼能做到這樣的呢?

其實是因為心靈超脫了世俗的牽絆,所以即便住在人多的地方,也會覺得非常安靜偏遠。

我在東邊的籬笆下采摘菊花,

悠然自得地望見遠處的南山。

傍晚時刻,山間雲霧繚繞,風景美不勝收,

成群的飛鳥結伴返回巢穴。

這場景讓我感受到生命的真諦,

想要分辨清楚是什麼樣的感覺,

卻發現已經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註釋及賞析**

- **結廬在人境**:指的是詩人選擇在一個靠近人間繁華地帶建造房屋。

- **而無車馬喧**:這裡指沒有都市常見的喧囂聲,即使身處人群中也能保持內心的寧靜。

- **心遠地自偏**:心靈遠離了世俗的紛擾後,居住的地方自然顯得僻靜。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最為著名的兩句詩,描寫了他閒適自得的生活狀態,表現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 **山氣日夕佳**:傍晚時分,山上的氣候格外宜人。

- **飛鳥相與還**:描述一群鳥兒在黃昏時分結隊返巢,呈現出一派和諧美好的畫面。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最後一句表達了詩人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傳的美好意境,體現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深遠含義。

《飲酒·結廬在人境》充分展現了陶淵明迴歸自然、寄情山水、超脫塵世的理想生活方式,以及他對簡單、純粹生活狀態的嚮往與讚美。詩歌語言樸素自然,意境高遠,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成為後世文人墨客追尋田園生活和追求內心寧靜的重要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