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不好了。

在等待有一日後,兩界如他推算一般挨近相接,他當即分出一縷意識,往那方天地投去。

一入至其中,他立刻起意掃視四周。

此處雖稱得上是浮漓派下界,可卻是諸派林立,浮漓派在此雖也稱得上是大派,但卻並非佔據主導地位。

這裡原因是自從渺玉成就真陽之後,為了避免上諭之中所提到的離空之劫,於是傳諭,下界凡是修至洞天之境的修士,立刻用符詔到渾域中來,而不得在下界多做停留。

這等事在九洲是做不成的,九洲天地關門格外堅牢,除非修到凡蛻之境,不然休想出去天外半步。

其實渾域本是寄住在造化之地上,造化之地若是被離空之劫所波及,那麼浮漓渾域同樣也是跑不了,不過浮漓派仍是有退路的,因為四大渾域相通,所以其等大可以去到其他渾域躲避。

這般看來,渺玉、羅湛兩人應該早就開始打溟滄一脈的主意了。

張衍在轉了一圈下來後,就把意識沉浸入這方天地深處,確認這地界的確一方造化精蘊所在,只是如先前所知的一般,此處遠遠比不上布須天,或許羅湛、渺玉也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動起了佔據同脈地界的心思。

他收斂氣機,往現世之外看去,發現那裡正有一股威壓正籠罩其上,卻是不難辨認出來,這正是那一位存在的法力餘波所致,儘管這位現在還未曾把這處定為目標,可這裡終究沒有主馭之人,一旦那位存在把意識投注過來,立刻可將此奪了過去,成為增添其實力的籌碼。

只是這裡短時內是出不得煉神修士的,所以不可能有主馭之人,若是如此,為了避免此事,那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而為之了。

可要是全憑他自身之力,恐還有不少難處,好在現在有布須天偉力為後盾,要做得此事倒也不難。

他忖道:“倒是需得與三派之人談上一談了。”

洵嶽、羅湛、渺玉三名道尊穿界渡空,在路上行有多日,才是到了溟空渾域之中。

在溟滄一脈山門之前俯身告罪,為示誠心,羅湛、渺玉二人還把百脈諸派掌門請來做了一個見證,不管是否心中如此想,至少姿態做足了。

彼此同脈,不好不給情面,終究此事溟滄派也無一人受得損害,元中子當場言稱此事揭過,以後不再追究,門下弟子以後出去,也不許再提及此事,否則以不敬尊長論處,並且還將濟源派那一枚印信還了回去。

羅湛、渺玉以為玄澈消失後,連那印信被一併帶走了,可沒想到此物最後卻是落入了溟滄手中。

不過細想下來,他們發現這對自己來說反是好事,因為玄澈道人若是再來,也不會來找他們了,只會直接找持有印信的溟滄派了,至少用不著再捲入煉神太上的爭鬥之中了。

請罪過後,三人準備就此告退,這時卻來了一名道童,言道:“三位道尊,太上有請。”

洵嶽道人言道:“既然太上相邀,我等當去拜謁。”

洵嶽三人隨那道童來至一處殿宇之中,見張衍端坐蒲團,身後玄氣騰空,到了天穹之上,還有煌煌五色氣光,遮天蔽地,其明明坐在這裡,可給人無處不在之感。

洵嶽道人功行在三人之中最高,跟隨太冥祖師修道的時日也是最久,見識也是在另外兩位之上,明白修士到了這一步,已不是任何天地可以拘束的了,隨時可以抽身離去,不提對方身份,只這一身功行便就值得敬畏。

他當即一禮,道:“太上有禮。”

羅湛、渺玉二人也是俯身一禮。

張衍卻是站起還了一禮,道:“幾位有禮了,”他擺開袍袖,作勢一請,“還請坐下言說吧。”

洵嶽道人本就與溟滄一方和睦,當得他一禮,至於羅湛、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