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生開始,就像放逐的輕舟,在茫茫人海飄蕩,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就是為了赴前世的盟約。哪怕命運一波三折,走了無數條岔道,最終還是會抵達那個屬於我們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港灣收留你我,無論那裡是萬眾矚目的天堂,還是萬劫不復的地獄,抑或是一處平淡無奇的角落。輕舟靠岸,港灣就是我們最後的歸所,在那裡,有我們今生需要完成的使命。
仰望星辰,看皓月當空,從古至今,多少朝代更迭,帝位頻繁地更換,而眾星籠罩的月亮,卻依舊如初。儘管如此,那個雕龍寶座上,所能坐的也只是一個天之驕子。為了爭坐龍椅,搶奪權杖,多少人踏著別人的屍骨前行,彷彿要負盡天下人,也不能辜負江山。這讓我想起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她為了權位,搭上一輩子的光陰,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
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風俗,延續了幾千年。而武則天,身為一個地位卑微的女子,卻可以脫穎而出,用她的雄心粉碎了溫柔,從一個平凡的宮女,成為君臨天下的帝王。這個過程,所付出的艱辛與代價,亦是常人所難以想象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直至隋唐演義,多少亂雲飛渡,一代一代的帝王退出歷史舞臺,連同他們的霸業,也隨風消散。當年的唐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這樣一個盛世,演繹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武則天成了盛世裡一顆璀璨的星辰,就如同她的名字,武曌,隱喻日月當空,光芒萬丈這一磅礴景象。
武則天出身平凡,父親武士彠當年只是一個商人,為了理想而從軍,有幸結識唐高祖李淵,官運亨通,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書。武則天童年時跟隨其父在各地生活,聰慧好學,喜讀文史詩集,頗有才氣。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她絕代的姿容確實得到唐太宗的寵愛,賜名武媚娘,可是後宮佳麗三千,或許她與唐太宗的緣分註定只是短暫,所以不久後就被太宗冷落。武則天足足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從豆蔻梢頭熬到風華正茂。直至唐太宗病重,武則天才有機會和唐太宗之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機緣偶遇,生出了感情。也正是這個文弱的男子,改變了武則天一生的命運。
武則天信佛,她相信自己與佛有緣,所以許多事,冥冥中自有定數,她認為自己在按照佛的旨意行事。當朝中反對聲似浪卷潮湧時,武則天在佛教經典《大雲經》中找到了女人稱帝的依據,為自己稱帝尋找說辭。唐朝是個盛行佛教的朝代,帝王大肆修廟,佛文化如同那個燦爛的王朝一樣,有著盛況空前的輝煌。武則天曾陪伴唐太宗去了少林寺,並有詩為憑。當她踱步在洛陽西苑內,看著自己的影子,卻預想不到,這裡竟然會是自己後來稱帝的地方。這不是戲劇裡編排的一齣戲,所有的一切,都真實地存在過,歷史就是見證。
有人說,若不是唐太宗死,武則天被迫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在佛前參悟,沾染性靈,之後她也登不上皇帝的寶座,做不了女皇。世間之事,本就暗藏玄機,雖說每個人的命數都遵循星相而陳列,但依舊有許多我們猜不透的謎底。就如同武則天的心,那深邃如海的心,一顆女人心,有著比男子還要曠達遼闊的心。她憑藉唐高宗對她的深愛,離開了感業寺,寺廟只是她人生的驛站,而燈火煌煌的大明宮,才是她的歸宿。
重歸宮廷的武則天,有如撥雲見日,她不再平淡,心中一絲慾望的火苗,就點燃了大唐本就熾熱的天空。唐高宗對她的寵愛,成了武則天參與政治的砝碼,唐高宗的懦弱,讓她得以對帝王的寶座生出覬覦之心。當武則天成功地戰勝王皇后和蕭淑妃,在後宮,她就是那個自由的擺渡人,掌舵著自己的命運。唐高宗的病弱,使得武則天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表象上是她為高宗出謀劃策,內裡高宗則是武則天的棋子。到後來,唐高宗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