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敵人。

隆美爾在先前的會議上,就已經告訴了手下的將官們,要優待俘虜,千萬不要使用民族歧視政策等等,希特勒的極端種族主¥義弊端,在戰前就被隆美爾徹底否決和糾正了。

6。戰略資源:

德國最大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戰略資源匱乏,一戰失利後又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戰時所需物資大多要靠進口,如羅馬尼亞的石油、挪威的鐵礦。

現在德國可以利用的幾乎是整個歐洲的工業生產能力,還有非洲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種資源,德國在隆美爾取得非洲戰役的徹底勝利之後,從此就不在有資源匱乏之虞。

歷史上,德國沒有橡膠和足夠的汽油,只能人造橡膠和人造汽油,雖然成本巨大,但不得以而為之。故在蘇德戰爭中,對戰略資源的掠奪將是德軍的一個重要目標,某種程度上也會干擾了戰略決策。

德國在巴巴羅薩計劃中期,突然分兵進攻斯大林格勒,就是為了搶奪蘇聯在巴庫的油田,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德國沒有拿下斯大林格勒,也沒有拿下莫斯科。

現在不會了,隆美爾已經徹底拿下非洲,德國在也沒有了資源匱乏的問題,德國也不會為了資源而改變戰略進攻方向,這個劣勢,也被隆美爾徹底解決。

總之,隆美爾把德國在歷史上所面臨的困難,所犯的戰略錯誤,都大體上解決了,可德國就能一舉拿下蘇聯嗎?這可不一定,英美兩個國家可不會同意,結局到底如何?那隻能拭目以待了。

……

德國進攻蘇聯就在後天,已經沒有必要在留著英國間諜007了,隆美爾一聲令下,卡納里斯立即收網,一百多名英國間諜被逮捕,英國在德國的間諜網受到重創,英國獲得重要情報的來源大大減少,這對屢戰屢敗的英國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這個訊息傳到英國,張伯倫對這個情報無動於衷,因為張伯倫派出的和談代表還在柏林談判呢!張伯倫對和談寄予厚望。

丘吉爾對張伯倫的綏靖主義戳之以鼻,雖然丘吉爾現在不是首相,但是丘吉爾依然是英國海軍大臣和不管部大臣,英國的一些主戰派也緊緊地團結在丘吉爾的周圍。

可以說此時的丘吉爾,雖然不是首相,但是丘吉爾的權力依然很大,就連張伯倫這個首相,也把丘吉爾沒奈何。

張伯倫可以對007這個英國的超級間諜的落網無動於衷,但丘吉爾可不這樣認為,丘吉爾從中間事情上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德國為什麼會在這時候突然逮捕007?丘吉爾也不知道德國為什麼會這樣做,但丘吉爾可以猜測。

丘吉爾認為,德國一定是準備對蘇聯動手了,丘吉爾也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他的這一推斷,他完全是憑直覺得出的判斷。

丘吉爾在得到這個推斷之後,立即就給斯大林發了一封電報,丘吉爾在電報裡面告訴斯大林,說德國將在近期進攻蘇聯,請他做好防備云云。

斯大林接到丘吉爾的電報,他也是將信將疑的,此時的斯大林是真的不相信德國會進攻蘇聯。

根據斯大林的判斷,德國與蘇聯才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不可能這麼快就單方面撕毀條約啊!斯大林可聽說隆美爾是一個非常守信的人,他應該不會這樣做吧!

再者德國此時正調集重兵在羅馬尼亞邊境演習呢!德國應該不會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斯大林就是根據這兩點來判斷的,所以斯大林對於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訊息將信將疑。

但斯大林可不是蠢貨,畢竟德國在波蘭境內佈置得有幾百萬軍隊,他也不得不防,所以斯大林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向邊境佈置兵力。

到現在,蘇聯已經在邊境地區佈置了290萬人,火炮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