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他於正月上日(即正月初一),在太廟舉行禪位典禮,正式讓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在那之後,堯也如同歷任人皇一般隱居火雲秘境。堯離任時,“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

堯退位之後,舜繼位。

因為舜的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後稱之為虞舜。

舜繼位之後,為了進一步規避日益洶湧的洪水,選擇了再次遷都,建都於蒲阪。

帝舜兩眼都是雙瞳,從小就帶有異相,故又名重華。

他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讚譽。舜生於姚墟,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雷澤,在黃河之濱燒製陶器,在壽丘製作日用雜品,在頓丘、負夏一帶經商做生意。因為他品德高尚,因此在民間威望大。故而在帝堯想要在人族之中選取賢才繼承帝位的時候,四嶽都推薦了舜,使得舜進入了堯的視野,並且最終被堯所認可。

帝舜繼位之後,選賢任能,舉用“八愷”、“八元”等治理民事。

當時在人族的領地之內有四凶為禍人族,舜放逐“混沌”,“窮奇”,“檮杌”,“饕餮”等四凶,使得人們生活安定。

帝舜還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慄,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

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帝舜的這種作為進一步加強了人皇和各個地方部落諸侯之間的聯絡,鞏固了人皇對地方的統治。

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

當然,帝舜雖然功績頗多,但是最令人稱道的還是舜選擇了大禹。

帝舜在位期間,於帝嚳時期就已經初見徵兆的洪水災患已經愈演愈烈,成為了人族的心腹大患,雖然帝堯在位的時候讓鯀去治理水患,但是卻失敗了,因此,等到了帝舜在位晚期,他就不得不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治水。

關於治水的人選,人族各方賢能都給帝舜推薦了許多人選,但是,帝舜在這個時候卻充分的表現出了他作為一位人皇的眼光——他力排眾議,毅然決定了把治水的重任交給了鯀的兒子,禹。

禹是鯀的兒子,而鯀,便是帝堯時期治水失敗的罪魁禍首,帝舜選擇了這樣一個人來治理水患,毫無疑問是頂著極大的壓力的——如果禹治水失敗了,那麼他便會如同堯一般在本來完美的帝王生涯之上留下一個無法抹去的汙點。

但是,舜選擇了禹。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禹治水

帝堯在位期間,水禍日益劇烈,當時因為四嶽的推薦,帝堯選擇了讓鯀來治理水患。

鯀治水採用的乃是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堵截洪水。

然而,人力有窮,水勢無窮。堤壩雖然越築越高,但水卻也越淹越高,最後堤壩被積蓄起來的洪水沖毀,水患更甚以往,鯀歷時九年的治水生涯以失敗而告終,終究未能平息洪水災禍,而鯀也因此被帝堯流放到羽山,最終死於羽山。

等到帝堯退位之後,帝舜在位晚期,禹就已經長大成人了。

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