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可說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歲的老先生,在鄉里德望甚重,只因通訊有‘此間是地獄’一語,被暴徒拽出,極端箠辱,卒致之死地。靜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淵,一瞑不復視。”
王國維自沉的前夕,國民革命軍進抵鄭州。黃河南岸已經全部被國民革命軍所佔領,華北頓呈旦夕不保之勢。
據柏生《記靜安先生自沉始末》一文,當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的4、5月間攻下徐州,馮玉祥引兵出潼關大敗張作霖的奉軍於河南直逼山東、河北時,北京就已經感到極度的恐慌。在6月1日,柏生曾在王國維身邊侍奉,王國維說:“聞馮玉祥將入京,張作霖率兵總退卻,保山海關以東地,北京日內有大變。”這一天的晚上,柏生與謝國楨一同到王國維的西院十八號住宅,言談中也談到時局的問題,王國維神色頗為黯然,似乎在沉思著應該到什麼地方去避難,因為那些平時持與國民革命軍政見不同的人,都已經找地方避難去了。
隨著北伐軍的日漸臨近,作為古都的北京上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梁啟超也在《與順兒書》談及時局問題時提到了對共產黨的恐懼。而老實得不能再老實的王國維,估計更加地恐懼吧!
姜亮夫回憶,當時,很多人都勸王國維剪髮,而梁啟超突然去天津後,王國維心中更是惶恐。這期間,姜亮夫去看望王國維兩三次,一次(姜回憶大約為農曆四月二十八)去後,王國維說:“有人勸我剪辮子,你看怎樣?”姜亮夫說:“你別管這些事,這個學校關係到國際關係,本校是庚子賠款而維持的,一定要看國際形勢,你剪不剪辮子,這是形式。”王國維似乎覺得有些道理,姜亮夫又勸他不要離開清華。
王國維自沉前一日,姜亮夫又去了王國維家中。王國維說:“亮夫,我總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點辱!”姜亮夫勸了勸王國維。離開王家後,姜亮夫將王的話告訴了陳寅恪,陳寅恪本來要去看王國維,但因為馬上要去城裡未婚妻家,故打算晚些再去。
在王國維自沉前的三天,他的好友金梁曾經到清華校舍來看王國維。素來平靜的王國維卻顯得憂憤。金梁後來在文章中回憶說:“既以世變日亟,事不可為,又念津園可慮,切陳左右,請遷移,竟不為代達,憤激幾泣下。餘轉慰之,談次忽及頤和園,謂:‘今日干淨土,唯此一灣水耳。’”看來,在摯友面前,王國維已經露出並不諱言自己要自沉的想法了。
王國維沉湖的原因,學界大概有以下說法:
一為“殉清”說。王國維為清朝遺老,更對遜帝溥儀向有國士知遇之感——王國維以秀才身份,被溥儀破大清“南書房行走”須翰林院甲科出身的舊制,召其直入“南書房”。馮玉祥部逼近北平,逢“覆巢”之將再,故他以自殺而“完節”。所以梁啟超以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比之,當時的清華校長曹雲祥和羅振玉、吳宓等均持此說,羅振玉更是偽造遺折,堅定王殉清的說法。
在這之前,王國維曾經想過自殺。那是在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逼宮之際。在這次事變當中,羅振玉後來《祭王忠愨公文》中也提到自己曾經想自沉於神武門御溝一事,而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中有數句是:“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南齋侍從欲自沉,北門學士邀同死。”南齋侍從指羅振玉。北門學士指柯紹忞。羅柯曾約王共投神武門外御河殉國,卒不果。王國維的家人在回憶錄中,曾經提到王國維多次自殺未果的情形。
持王國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