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這溫縣城,順著向北去的一條寬大的官道,這目的地就是這孝敬裡,也就是這皇族司馬氏祖籍所在地。還沒有到這孝敬裡,一座規模龐大的宮城就映入眼中,比那溫縣城要氣勢宏偉的多,只是卻是清淨了許多。已經是幾乎看不到百姓,除了那巡邏士兵的馬蹄聲和軍鼓外,這裡彷彿是如同獨立於這地方一般,格格不入。

原來這就是晉城,當年司馬昭被封晉王以後,欲圖霸業,便在他的家鄉溫縣孝敬裡大規模的築城建都,稱“晉城”。這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叫安樂宮。就是司馬昭及其族人所住。外城有招賢莊,護駕莊,上花苑,校尉營等地。

尤其是招賢莊。因當年司馬昭在此設立招賢館廣招天下賢士而得名。50多年前,多少天下賢士跋山涉水紛紛來此投奔司馬氏,這才導致這司馬氏一族權頃朝野,最終代魏建晉。

這晉城可是繁華一時。直到當年司馬炎代替魏稱帝后,司馬氏子弟及其幕僚大多都搬到洛陽城後,這裡才逐漸蕭條起來。

林易還沒到這外城。就感覺到這周圍環境的緊張,到處都是巡邏的戎裝宿衛兵,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把這晉城真是包圍的密不透風。平民百姓都是十分在乎自己的祖籍故宅,何況這大晉皇室司馬氏,當然是重兵把守,族中忠厚長者守護。

這裡雖然是守備森嚴,但是自然是難不倒林易這些的人,他輕而易舉地就進入了這內城安樂宮內。這安樂宮和周邊的建築,卻是明顯不一樣,並不是這人字拱和一斗三升組合的結構這樣魏晉主流的建築結構,看其結構多像是東漢時期,這裡面大多建築更加古樸陳舊,不知是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洗禮,看來這就都正是那司馬氏家的祖籍故里,只是那司馬氏祖先殷王司馬卬的故址卻是難以找尋,這已經是500多年過去,已經是早已毀於自然風化或者戰火之中。

這安樂宮中,其中一處最大的古建築就是這司馬懿的故居。一副峨冠博帶,左手持寶劍於身後,身體微向前傾,面目安詳,一副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樣子已經呈現在林易的腦海中。

晉宣帝司馬懿和魏武帝曹操一樣,雖然沒有最終登基稱帝,無皇帝之實,皆是後人所追封,但確確實實是魏晉兩朝的奠基者。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正月,司馬懿帶兵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當時路過家鄉之時,就在自己的故居前與家鄉父老以及送別的同僚親友飲宴累日,慷慨做歌曰:“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遇際會,畢力暇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肅清萬里,總濟八方。告成歸老,待罪舞陽。”中國文人士大夫感慨時愛寫詩。這首詩展現了司馬懿的雄才大略和理想抱負,顯得真誠而親切。

人行萬里還故鄉,人有故鄉情結,無論成功失敗,最終總要回歸故土。司馬懿這次回故鄉,也算是衣錦還鄉,他有特殊待遇,皇帝下詔書,讓地方官員參加見面會。皇帝親賜谷帛牛酒。司馬懿和他的祖先司馬卬一樣尊敬鄉老,富貴不忘家鄉人。司馬懿見父老故舊,宴飲數日,悵然有感。

魏明帝曹叡問司馬懿,這次出征往還需要多長時間,司馬懿回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

當初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求救於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並給公孫淵寫信:“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深為賢弟感到擔憂啊。”但是當司馬懿真正達到遼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