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二;關中內亂,雖是兇險異常,但秦漢故都長安繁華不下於洛陽,殿下只要做鎮於故都長安城中,遣一猛將出徵,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再使兩支健卒拱衛,自然高枕無憂。此為三。”賈謐突然開口道。他現在剛升官為侍中不久,手握實權,為朝廷要職,自然要做百官表率,為皇上分憂。
“司馬遹啊,司馬遹,你莫非真的傻了,我正愁沒有機會,你若自己找死,我自然會遂了你心願!”賈謐長篇而論,面無臉色,心中卻十分興奮地暗道。
侍中,本為秦始置,為丞相之史,以其往來東廂奏事,故謂之侍中。兩漢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至曹魏時候,位在九卿之下,在尚書僕射和中書監、中書令之上,但還沒有一位專職侍中能對朝政產生影響。晉朝開始,侍中已經從曹魏時期的加銜、內廷顧問成為有實權的職務,成為朝廷要職,甚至可以決定三公任免,朝中機密大謀皆所參綜,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
只是賈侍中突然此言,讓朝中大臣真是摸不著頭腦,他不是處處和太子作對的嗎,怎麼不僅贊同太子所奏,甚至多有捧奉之言。
朝中大臣大多是賈后一黨,阿諛奉承之輩。剩下的幾人要麼是不問政事,只是吃喝玩樂的司馬家的王爺,要麼就是隻知清談,自命清高的王衍、樂廣等之流。作為賈后在朝中的代言人,賈謐的意思自然就是賈后的意思,賈謐一旦發表過自己的意見,其他人自然跟著附和。因此殿中大臣雖然不明白賈謐究竟何意,也都齊聲附和著,一改之前搖頭不同意之見。片刻後朝議馬上就有了結論,全部異口同聲同意太子所奏。
“老臣不同意!”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來。
第四十三章 秉燭夜談心 西出無故人
晉開國之始,司馬炎尚能厲兵秣馬,節儉勤政,及至吳國平定,早被那5000吳國嬌娃俘虜失了魂,每日都在那羊車上宣淫,迷戀**,不理政務,朝政交給了賈充、荀勖、楊駿等佞臣。上行下效,這股荒淫奢華的歪風很快就在全國傳播流行,大臣們競相攀比,以窮奢極欲為體面,以勤儉節約為羞恥,社會風氣極其敗壞。只是當時,幸好有劉毅、衛瓘等正直大臣直諫,司馬炎也還算不上太過昏庸,大晉這才沒有爛到骨頭裡。
只是武帝死後,司馬衷上位,這朝政旁路到賈后之手,那些忠諫老臣更是早已去世,這社會風氣愈來愈壞。賈后一黨重用之人要麼是與其沾親帶故的親信,要麼是阿諛奉承之輩。還有王戎、王衍、樂廣等之輩,此數人皆以清談出名,所以賈后才用之。這些人名聲雖大,但以浮誕為美,廢弛職業。不過這張華卻是一個例外,真正是一心為了大晉的人。
“張大人?怎麼又是他!”殿中不少大臣小聲嘀咕道。卻見張華緩緩走入殿中正中央,略帶沙啞的聲音諫道:“老臣不同意太子鎮守關西,皇太子為大晉皇儲,國之未來,萬萬不可以身試險。況且宮中大小政事早晚要學習,更要熟悉為君之道。梁王雖老,畢竟有鎮守關外數十年經驗,此次羌、氐勢大又太過突然,這才措手不及,只需遣一猛將強攻征討,不出數年必可平定關西。”
“不知張大人所諫猛將為何人?”賈謐面向張華問道。
“御史中丞周處,原吳國名將周魴之子,忠烈果敢勇毅,況其曾任新平太守,熟悉西戎事物,對戎狄安撫講和,使叛亂的羌人歸附,雍地人多讚美其人。”張華道。他本就十分善於舉薦人才,這周處為亡吳遺臣,歷來不受朝廷重用,多年功績才累牽升為御使中丞,無奈其性格直烈,所糾察彈劾之人無論寵臣和貴戚。張華知道是埋沒其人才,此時恰好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才自然第一個想到了周處。
卻又見一老臣,正是中書令陳準上前跪訴道:“安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