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揀來的或用很便宜的錢買來的,很多孩子都走不動,被殘害的。我們就把她們怎麼被賣,怎麼被迫接客再現出來,她們哪會演真人啊,我就幫助她們回憶再演過去和現在解放,怎麼高興怎麼歡樂。這是1950年的春天。
1951年抗美援朝,那時我帶著演員劇團的人到朝鮮,不是慰問是體驗生活。帶了一個放映機,帶了十幾個演員,到38軍,到平壤,到軍民委員會,到他們的孤兒院去。去了兩個多月,時間抓得非常緊,工作內容非常充實。
回來以後我就接手《龍鬚溝》,這是1952年。到1953年就是我們總結提高自己的表演,我們成立了演員劇團,全國的第一個電影演員劇團,就是田方同志組織成立的,那時就以我和姚向黎的表演作總結材料,學習斯坦尼的方法。我們那個時間的方法還是對的,我們一方面總結過去,一方面幫助年輕人排戲,我們就到農村去,到黃土崗公社的生產隊去生活,拍什麼《婦女代表》、《趙小蘭》。就是和國統區沒有拍過工農兵戲的同志們深入生活。
回來以後正趕上戲劇學院來了蘇聯專家了,我們就投考表演訓練班,正式學了兩年,從1954年到1956年。我認為我是把自己的表演進行了一下歸納,進行了一下總結,摸索到表演的技巧和規律。我們以前演戲沒有學過表演的ABC,例如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表面的目的、內心的目的是什麼?我怎樣跟你想說話但又不說?過去都做過了但是都沒有總結這些東西。
當時我們這些老同志學習心迫切,一點也沒有滿足,感覺自己不懂的東西太多,確實是虛心求教。考試,還有背很長很長的詩朗誦,我們在延安根本就沒有這些東西。叫你做小品那你也就要做吧,就是說要努力去學習,那兩年的學習還是很有好處的。在畢業的時候演一個小市民,高爾基的。那個影響還是很大的,那個角色很難演,高爾基的戲是很不容易吸引人的。但就是我們這樣一個話劇吸引了很多的觀眾來看,那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高爾基的作品比較深,它沒有那種表面的戲劇性,不像莎士比亞的故事都是外露的。我們那個戲還獲得了好評,據說因為這個我們評級還給我長了一級,因為我當時沒在北影,他們看了以後給我長了一級我還不知道。
後來我在實驗話劇院還是做了很長的工作,我們幫助建院,後來我感到演話劇的人挺多的,做演員老得等著,自己演了別人就不能演了,老同志總演,年輕的同志就演不上了了。這期間張水華請我去演《林家鋪子》,當時是因為舒秀文病了不能演,他求我讓我去我就去了,那次合作也還是很好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領導對我說:你去演一個戲吧(2)
以後我想還是得演,我看了一本小說《我的一家》,就跟田方說這小說太好了,這一個女人從16歲一直到她老,這一家子都是前仆後繼。田方說那水華他們在搞,那時我還沒有回到北影來就給水華打電話,。我說我聽說你在拍《我的一家》,他說沒有,是別人在拍。他說怎麼這個好嗎?我說好。我說你跟那個導演講如果他沒有找到那個媽媽,我自告奮勇,毛遂自薦。他說:“好呀!”後來張水華看了回憶錄,決定自己來拍。廠裡就把這個劇本給他了。結果他就把我找去了,就讓我演這個《革命家庭》一片中的媽媽。在這裡頭,我覺得是因為我自己對這個革命人物,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因為我在延安上過很多黨建課了,對革命的這些鬥爭感情是很深的。所以首先對劇裡的人物感情很深,對這個人物理解得比較透。水華同志對這個人物就提出一個“變”字,就是說她成長的轉變。那麼我們就抓住這個“變”字,她本來就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女孩,什麼都不懂,但由於對丈夫的愛、對革命的愛、對丈夫正義事業的理解,自己支援他,一直到她死也不能讓孩子離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