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特技,有過人的獨特能力。
第六,普通能力。有進取心,有一定的崗位適應能力,有團隊精神。
上述能力特徵的描述,是企業能力結構特徵的基本反映,但不是全部反映,至少體能沒有反映進來,因為體能是一個常識性的恆定指數,毋須贅述。同時,某一個人也不一定僅僅表現某一型別能力,上述能力描述也沒有做出量的界定,領導一個人也是領導能力,領導一萬人也是領導能力。人的能力的量化是人力資源需要解決的課題。基於企業政治層面,我們要注意的是,一個兼具多種能力的人,其能力之間不可避免地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對沖抵消作用。例如,一個善於謀劃的人,多重選擇的能力慣性必然要對沖一部分果斷能力,完美的事務能力也必然對沖掉一個人部分的領導能力。
對人與物的價值性態特徵進行了一般性的理論描述後,立於人…物關係的一般層面,我們便可以得出結論,要讓人發揮最大創造力,實現最大的價值創造,物的配備一定適應人的價值性態。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論,假如物是一定的,人的配備一定要適應物的價值性態。現實企業運動中,一般是站在後一立場來處置人…物關係的。當然,從現實需要出發,我們僅僅將人…物關係停留在這一層面,這理論就會沒有意義。我們所要提示企業實踐運動的是,站在人才的角度看企業,企業便是一個物,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價值性態,不同價值性態的物就只能配置什麼價值性態的人,過高的配置是不科學的。比如一個生產能力幾百萬元的企業配置一個資金駕馭能力過億的人才,不僅是一種浪費,甚至會產生負面效能。
企業產品供需關係
第二章 企業資源形態
第一節 企業資源構成
三、企業產品供需關係
企業產品供需關係的存在是企業產品得以存在的基礎。如果說產品是企業實現價值增長的手段,那麼,產品供需關係就是企業實現價值增長的舞臺。企業政治要認識的供需關係,當然包括企業營銷體系中的供需關係,但並不就是企業營銷體系供需關係的概念,而是要站在企業整體角度認識企業產品供需關係的內在機制,認識這種機制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可能生產、或已經產生的一系列關係。因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目標和終點,就是市場。所謂“一切為了市場”,企業一切人力、物質的資源運動都是為市場的存在而存在,沒有市場的存在,企業這一切都沒有意義。
供需關係實質是交換關係存在的前提。供需關係不僅僅只發生在商品經濟時期,從人類交換活動一開始存在。正如前面我們在論述價值增長規律時說過,只有需求的存在才會導致交換髮生,而不是剩餘產品導致交換髮生的。甲不食羊,乙即使不需要甲用斧子來交換而白白送給甲,這種純物質的轉移沒有價值交換意義。供需關係的建立,需要有供與需兩個對等的方面的存在,而且首先需要一個需求方的存在,否則,供需關係無法建立。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照樣存在滯銷商品,因此,在供需這一矛盾中,需求歷來是一個主要的矛盾方面,主控著供需關係。供需關係的本質完全可以用一個已經用老了的商業術語表述:適銷對路。
這一實質性的描述也完全可以適用於任何交換活動中,不管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所謂買方市場是供方出售的意念大於需方購買的意念,而賣方市場恰恰相反。我們原來把買方市場或賣方市場描述為“供大於求”或“供小於求”,這是不太科學的,這容易從理論上誤導為產品過剩,沒有真正揭示出產品供需關係的內在實質。根本沒有需求意念的產品不是過剩,而是沒有供需關係基礎的一廂情願。市場運動表明,需求雖然始終立於供需關係的主要地位,供應對需求也是有反作用的,這個反作用就表現在供應對需求的導引與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