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而且很有規律書籍不僅按型別放在一起同時還劃分在了相應地語言區——這也算是瑞士地一大特點官方語言有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三種而且沒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有個關於瑞士地有趣說法是瑞士是一群不想做法國人地法國人和一群不想做德國人地德國人再加一群不想做義大利人地義大利人搞起來地!可想而知如果是第一次到這裡來在交流上要花多少功夫

不過這並沒有給安吉拉和娜塔莉帶來多大困擾兩個女孩地法語都說得不錯即使是蘇黎世這種靠近德國地北部地區平常人即使不會英語說幾句法語還是可以地

“這麼說,你很少看別的書了?那些理論書籍你也不看嗎?”

“那要看是哪種了,如果是關於導演的相關理論,也許我會看上一些,但不會看太多,有很多理論只有在實踐的時候,你才會明白它的真正涵義”

“這個當然,不過我認為多瞭解些理論並沒有壞處,知道得越多,在實踐中才會越早明白哪些才是自己適用,有經驗參考總比自己摸索強!不過……我覺得你應該看和表演有關的理論書籍,怎麼會想到看導演的?”

“得了吧,Nat,你倒是說說從你開始演戲——我是說在大人面前或者學校裡演出的時候,你看過多少理論書籍?更多的還是自己累積下來的,不是嗎?”

兩個女孩一邊在法語區翻著書架一邊低聲的聊著天,很快,法語區的書架走到了盡頭,再往前就是德語區了,兩人正要轉身返回離開,這書店小了點,沒什麼讓她們感興趣的就在這時,安吉拉神使鬼差的向德語區那邊望了一眼

數年之後,當女孩回想起來的時候,都覺得那是天意,雖然她知道即使沒有那一眼,在以後的日

依然會花時間找到它,但比起像這樣偶然的遇見,不T7之中有什麼在引導著她

那是本厚度適中的32開簡裝書,印刷得不算精美,整個封面泛著舊照片式的黃|色,雖然上面的德文字母很顯眼,但不懂德語的安吉拉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不過她的眼睛卻落在了封面上的那個人物形象,佔了整個封面三分之一的是個中年人的頭部形象,禿頂,只有後腦勺還有些稀疏的頭髮,戴這圓形眼鏡,平靜的注視著前方

這形象是如此的熟悉,立即將安吉拉的回憶給勾了起來,那個原本已經在這十幾年生活中變淡的模樣再次清晰起來,只是,沒那麼巧吧?

“安吉,怎麼了?”走在前面的娜塔莉回過頭來奇怪的看著她

女孩沒有回答,她快步走到德語區將書從架上取了下來,然後翻了翻,雖然還是看不懂德文,但是前面關於作者的黑白照片卻讓她腦海中的那個形象越發的清晰,安吉拉立即往出口走去,想要驗證自己的想法很簡單

“你好,先生,請問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女孩走到收銀臺將書遞到店主面前

店主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有個大大的酒糟鼻,他接過書後奇怪的看了安吉拉一眼,不明白這個女孩為什麼會拿一本用自己不會的語言寫的書來問自己,不過他並沒有問出來,在接過來仔細看了看之後,才平淡的回答道:“這是《拉貝日記》,小姐”

安吉拉的心猛的一跳,做了次深呼吸後,才又問道:“那麼先生,請問有法文版或者英文版的《拉貝日記》嗎?”

中年男人想了想,在櫃檯後又找了找,終於翻出了一本跟剛才那本差不多大小的書,封面和印刷都很類似,不過邊緣稍微有些毛燥,顯然是放了不少時間,但是封面上的法文卻明白的告訴安吉拉,字母的排列順序的確是《拉貝日記》!

“這是今年年初在歐洲十多個國家同時出版的,在德語地區銷量不錯,法語的很一般,沒有英語的確的”店主這樣解釋道

但安吉拉並沒有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