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秦軍陣中,一輪箭雨立即騰空而起,向那些赤條條的韃子射去。
這些一絲不掛的傢伙,毫無防護能力,箭雨突然從漆黑的天空射落,想揮刀格擋都辦不到,勁箭噗噗地入肉穿骨,血光漫漫,飛灑如雨,落馬者慘叫悲嚎,又被鐵蹄踐踏成泥。
兩輪箭雨下來,給這股**軍團造成了沉重的打擊,訊息傳到北岸,多鐸愴然大吼:“不要脫鎧甲,過河!過河!殺潰南岸之敵,過河!”
又是數以千計的韃子在多鐸的嚴令下,衝入水中,抱著戰馬渡河,浮橋上,大火也終於撲滅,清軍從新打下木樁,將焚燬的橋段補架上巨木和門板。
在南岸,秦軍趕到的兵力已經達到四萬,剩下的兩千騎兵重整旗鼓後,也由秦佐明率領,重新殺了回來。
秦祚明和秦佐明是秦良玉的孫子,年輕不大。卻自小征戰,被秦牧調到金陵後,還是第一次有機會參戰,兄弟倆配合嫻熟,步騎協同,不斷逼近清軍灘頭陣地。
而清軍透過各種方式成功渡過南岸的人馬也已達到一萬,方圓數里內,殺聲如潮。
劉猛將兵力一分為二,從東西兩面沿著河堤推進,象兩個鐵拳向清軍的灘頭陣地夾擊。除了那巨盾和那種兩丈長的大槍用來阻擋騎兵衝擊之外;秦軍還運來了很多拒馬槍。
這種拒馬槍非常簡單。是每根原木上鑽一排十字孔,插上十枝鐵槍,橫看去大致呈“大”字形,上部斜伸向前的槍尖部分長達一丈。
每根原長短無定。所插鐵槍的多寡也無定數。通常由兩個士兵抬著就可以迅速移動。
靠著這些可移動的拒馬樁。秦軍不但擋住清軍鐵騎多輪猛烈衝擊,而且穩步向前推進,步步壓縮著清軍的灘頭陣地。
對於清軍來說。不能突破,就是全軍覆沒。
因此無不捨生忘死地衝殺,夜色中,風雪裡,戰況異常慘烈,清軍就象受傷的猛獸,咆哮著,嘶吼著,一**地衝向秦軍的戰陣,如雨的馬蹄,如貫的熱血,如蝗的箭矢
大雪當空舞,萬馬嘯西風。夜沉煞氣重,火光映血紅。鼓聲猶撼嶽,箭雨遮長空。將軍百戰死,殺聲透九重。屍骨鋪平野,血浪大江東。
雖然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泅渡過河,每次都要付出損失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沉重代價,但為了扭轉戰局,多鐸還是接受了寧完我的建議,又從上游和下游十里處,各派三千人抱著戰馬泅渡過河,準備從後面襲擊南岸的秦軍。
幸好劉猛粗中有細,灘頭陣地戰雖然打得如火如荼,卻沒有放鬆其他地方的巡防,清軍的行動被偵騎提前發現,緊急回報劉猛。
劉猛連忙將僅存的兩千騎兵一分為二,趕去阻擊。如此一來,戰場越拉越大,形勢萬分複雜,一個不慎,就可能會滿盤皆輸。
浮橋重新搭好之後,清軍過河的速度突然加快,多鐸、寧完我等人也都成功渡過南岸,在北岸只剩下不到七千人。
就在此時,北面忽有火光沖天而起,綿延數里,形成一片火海照夜空,似有千軍萬馬殺到。
北風呼嘯,大雪飛舞,夜色中傳來陣陣歌聲,歌聲如怒海奔濤,慷慨激昂,排雲直上,四野迴盪: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天下紛擾,何得寧康?
秦有銳士,劍有鋒芒。
氣吹昂月,力射天狼。
黑衣玄甲,橫掃八荒!
聽到這如濤如浪的歌聲,南岸正在浴血奮戰的秦軍頓時歡呼如潮,“援軍到了!”“援軍到了!”“大秦必勝!”“大秦萬歲!”
在一陣陣歡呼過後,南岸的秦軍也跟著同聲嘶吼起來,那“秦有銳士,劍有鋒芒”的歌聲南北呼應,撼天動地;
每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