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對倭國的沿海城鎮發動炮擊,便可以輕易的將城鎮夷為平地,這樣一來還練個屁的兵啊。

李恪剛一說出計劃,房遺愛便不由得一驚:這個計劃也未免有些太過於膽大了吧,居然直接向著自己的屬國發動襲擊,這要是讓朝廷知道了,自己還不得吃不了兜著走。不過再一想,這個傢伙雖說是膽大妄為,但是還不至於做出如此過分的事情來的。他既然能夠制定出這樣的一個計劃來,就說明他肯定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或者說這根本就是朝廷的真實想法也未可知。想到這裡,他的心神也就安定了下來,等到李恪一離開,便開始籌劃實戰演練的具體細節。

第四十六章 研製步槍

第四十六章研製步槍

隨著年關的臨近,瀋陽城中變得熱鬧起來。街道兩旁的商販們正抓緊時間,大聲的吆喝著、推銷著他們所囤積的年貨。這兩年來,隨著東北戰事的平息,再加上李恪大力的發展商業,瀋陽城已經成為了整個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雖然仍舊還無法與關內中原地帶的大城市相提並論,但是卻大有迎頭追趕之勢。尤其是這兩年來,隨著遷入到瀋陽城內居住的人口越來越多,各種商販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原本設計可以容納二十萬人口的瀋陽城,大有人滿為患的勁頭。如果照著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瀋陽城向外擴建將成為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這個提議已經在李恪回到瀋陽的時候,便擺上了他的書案。只不過城池擴大是一件大事,而且所消耗的物資也要用天文數字來形容。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李恪一時難以下定決心。

還有一件事也使得李恪難以下定決心擴建瀋陽,那就是當初李恪被封為遼王的時候,當今天子封給他治地在營州。後來因為戰事的的需要,他才把都督府和遼王府暫時的遷往瀋陽。實際上來說,瀋陽城內的都督府和遼王府都不過是他的臨時行營,如今東北地區已經徹底的被平定,按照規定他現在就應該返回營州。只不過不論是當今天子還是朝廷中的官員,就像是得了健忘症一般,並沒有就此事提出什麼異議。但是李恪也知道,這只不過是暫時的現象,時間長了以後,朝中難免會有人那這件事說事。

這也正是李恪為此大感糾結的地方,瀋陽城的發展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時刻,如果自己這個時候將王府搬回營州,勢必會給瀋陽城的持續發展造成深厚的影響,對於瀋陽城的今後發展沒有什麼好處。但是如果自己繼續留在瀋陽城,又會給朝廷中的有心之人落下口實。走與不走這個問題實在是令他倍感頭疼。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沒有了戰事,李恪已經無法再借故逃避,所以每天都要到都督府內處理那些令他倍感頭疼的政務。李靖由於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從前,所以李恪早在兩年以前,便讓河間王李孝恭的小兒子李晦做了李靖的副手,來幫他分擔繁重的政務。這個李晦在史書中記載,就曾經在營州都督府擔任過長史之職,而且口碑還不錯。李恪將他任命為李靖的副手,倒是沒有改變歷史。

有了李晦在旁協助,李靖的工作量大為減輕。在聽了李靖對他的讚許之詞以後,李恪索性將處理政務的事情交給了李晦,自己再一次做起了甩手大掌櫃的。對此,他還振振有詞的說道:上位者並不一定是全能者,關鍵就在於他是否善於發現人才,並且把這些人才安排到可以發揮他們長處的地方。李靖也知道這時李恪的託詞,但是也知道李恪確實對處理政務沒有絲毫的興趣,再加上李晦在目前的位置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