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本草綱目》、有此記載。

2方

藥物:烏藥、香附、紫蘇、小茴香、陳皮、食鹽各等量。制用:各藥混

合,入鍋炒熱,用布包熨神闕|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於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方

藥物:硃砂零點五克,五倍子一點五克。制用:共研末,再與適量搗爛

(或嚼爛)的陳細茶拌勻,加水少許,捏成小餅狀。外敷於臍中,用膠布固

定,每晚更換一次。用於小兒夜啼。療效:一般敷兩至六次症狀消失。來源:

《山東中醫雜誌)(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醫》(六):五十,

一九八四。

4方

藥物:硃砂適量。

()免費TXT小說下載

制用:研極細末,瓶裝備用。於晚上臨睡前用於淨毛筆或雞羽毛(棉籤

亦可),以溫開水浸溼,再蘸藥末少許,塗於神闕、勞宮(雙)、膻中和風

池等|穴,不用包紮,每晚一次,用於小兒夜啼。

療效:治療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連用三日。

來源:《中西醫結合雜誌》(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備註:另據報道,取硃砂在粗瓷碗內磨水(或粉末調水),用毛筆蘸朱

砂汁塗於臍部,同時塗心窩和手足心,連用五至七天,治療小兒夜啼效佳。

《鄉村醫學》(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方

藥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硃砂三克。

制用:共研為細末,每用一克填臍,包紮固定。用於小兒夜啼。

來源:《江蘇中醫雜誌》(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藥物:硃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極細末,裝瓶備用。於晚上臨睡前用乾淨毛筆或棉籤,以溫開

水浸溼蘸少許藥末,塗於神闕、膻中、勞宮等|穴,為免汙染衣物可酌包紮,

每晚一次、可連用三日,用治小兒夜啼。

療效:治療一百例,痊癒九十二例,總治癒率百分之九十二;無效八例,

佔百分之八。

驗案:楊×,女,六個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鬧二十餘天。

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勻入睡有聲響即醒,無寒熱,食慾,二便正常。

其父業醫,無策時灌服安定之類鎮靜藥,可圖一時之功,但不能根治,且對

小兒身體不利,用上法治之,一夜即愈,連用兩次,半年來再未發作。來源:

《光明中醫》(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7方

藥物;公丁香三粒,米飯適量。

制用:公丁香研末,與米飯和勻作餅。貼小兒臍部,用制小兒夜啼,曲

腰而啼,四肢不溫,面青白,便溏者。

來源:《驗方選編》,《中醫外治法》。

8方

()

藥物:陳茶葉適量。

制用:研成細末,用酒調。敷在小兒臍部,蓋以藥棉,布帶包紮。用於

小兒夜啼。

主治:食少腹脹,煩躁不安,尿黃者。

來源:《中醫外治法》

9方

藥物:活地龍(即蚯蚓)二至三條。

制用:將地龍搗爛,敷在臍上,用紙蓋好,一夜即安。用於小兒夜啼。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10 方

藥物:五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