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安定民心,“天子守國門”嘛!

二來有利於就近指揮戰事,再者武昌離九江比較近,也有利於與九江的協調,或者說有利於控制九江也行。

不是秦牧信不過蒙軻,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多留個心眼總不會錯。

秦牧北鎮武昌,除了總參和總監察部要隨同北上外,三位政務輔官諸葛敏、李源、楊慎也必須跟隨北上,現在贛南與湖南都比較穩定;江漢平源佔領的時間較晚,江西方面也是北部需要加大控制力度,“三內閣”隨同北上武昌,也有利於兩地的政務處理。

軍隊安排方面,長沙留劉猛率一萬五千人馬駐守。

秦牧率寧遠、蘇謹一萬五千步騎,對外號稱五萬,浩浩蕩蕩地北上“討賊”。

這樣一來,加上凌戰駐守荊州一萬人馬,馬永貞在武昌的三萬五千人馬,湖廣方面駐防長江一線的兵力將達到六萬。

而九江方面,蒙軻同樣有三萬陸軍,五千水師。

秦牧手下十五萬大軍。總計就有九萬五千壓在了長江沿線,只不過現在他水師還不成氣候,更多的是充當擺渡和輸送後勤供給的角色。

劉伯全已經派人從沿海物色來二十多個造艦工匠,並組織起本地數百工匠,正在嶽州開建戰艦,此事已經劃歸總裝備部管理,快的話,大半年應該就能造出一批象樣的戰艦了。

北去的船上,秦牧與司馬安、何亮等人圍在桌邊,幾個作戰參謀將畫好勢力分佈圖鋪了開來。

從這張勢力分佈圖可看出。遼西、遼東由滿清控制,號稱擁兵三十萬,但根據情報確認,目前滿清只有318個牛錄的軍事編制,每個牛錄實際人數在200人上下,甚至有些不足200人。

照此算來,滿清八旗實際只有不到七萬兵力。不過都是精銳。

加上依附滿清的蒙古也按八旗軍制共編有120個牛錄左右,每個牛錄實際人數約為170人,由此合計八旗蒙古總兵力大概在兩萬到兩萬五千人之間。

另外還有漢軍八旗。有157個牛錄,總人數大概在兩萬到三萬之間。

這樣算來,滿清總兵力在十二萬左右。

下來是佔據山海關一帶的吳三桂,兵力四萬左右。同樣比較精銳。

李自成的大順軍目前已經控制了隴右、河西走廊、河套、關中、漢中、山西、山東、河北、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區。

南面的界線大至是西起南陽,向東是經信陽、亳州,宿遷劃了條不規則的曲線,這條曲線以北基本都已經被大順軍控制。

李自成號稱擁兵百萬。但真正可戰之兵估計也就三十萬左右,並且這三十萬可戰之兵還很比較分散。

張獻忠則控制了東到巫峽的四川大部分地區,兵力號稱有五十萬。稍有戰力的估計在十五萬左右。

大明南方的殘餘勢力則很複雜,左良玉控制襄陽一帶,號稱擁兵二十萬。

黃得功控制廬州一帶,擁兵十萬有餘。

還有逃竄到淮南一帶的劉澤清和高傑兩部,這兩個貨色都號稱擁兵三十萬,但因為他們一路流竄,一路搶掠,一路挾持百姓為兵,具體有多少兵力一時不好確定,但粗步估計應該也有十五萬以上。

還有就是福建的鄭芝龍,擁兵大概也在十萬之間,大多數為水師。

除了上述這些勢力之外,史可法和路振飛也各有兩三萬軍隊,餘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何亮沉吟道:“李自成攻陷京師之後,吳三桂的幾萬人馬供給已斷,按理,極有可能會歸降李自成,李自成當是如虎添翼,只怕會很快興兵南下。”

秦牧淡淡一笑道:“世上之事,大多不按道理來,燕雲之事,該作的安排,我已讓黃連山提前安排,其它的目前咱們鞭長莫及,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