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提筆在隋文帝賜來的翠玉屏風上題下一首長詩: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
富貴今安在?空自寫丹青;
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
餘本皇家子,飄泊入虜廷;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中名;
惟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這首詩後來傳到了楊堅那裡,成了千金公主與隋室關係徹底破裂的導火線。楊堅看到這首詩自然十分不快,更重要的是,這首詩表明千金公主仍對北周念念不忘。正是這首詩促使隋朝下決心除去千金公主這個大威脅。
隋文帝沒有與突厥國正面交鋒,而是設法挑撥都藍可汗與千金公主的關係。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免費TXT小說下載
大義難成:千金公主(3)
大義公主在突厥雖然貴為王后又先後有幾位丈夫,但都是利益關係,很難說有愛情與幸福,在極度的苦悶與寂寞中,她與一個叫安遂家的小官慢慢好上了。
這事被隋文帝的人知道後,四處散佈,突厥國人得知大譁。因為突厥一向禁止通姦,公主所為,已成死罪。都藍可汗得到安遂家的供詞,再加上別人的挑唆和鼓譟,不由大怒,他衝入牙帳,一劍將公主刺死,此時是公元596年,千金公主年僅33歲。
品讀:親仇國義
作為封建國家統治者,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哪個更重要,這是個問題,我們把千金公主難以成為大義公主的命運作為一個案例來研究一下。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隋文帝建立隋朝,是統一了處於分裂中的國家,是進步事業,那麼一切阻擋這一事業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要掃除的。在千金公主之前,隋文帝滅了千金公主所依賴的北周王朝,以及家人,隋文帝滅得理直氣壯,所以他又命遠在突厥國的千金公主承擔起合親的義務:維護統一的大隋朝的安定,不受突厥國的騷擾。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隋文帝就是要千金公主顧全大局,不要計較自己個人利益,一切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先。
面對大一統的隋朝,大義公主想成為中原與邊族的和親使者,卻無法真正做到,她接受了隋文帝賜給她的大義公主的名號,她想要做到能擁有前世王昭君之名的義和公主,卻難以割捨自己喪家喪國的悲痛,作為個人的感情,千金公主無法接受親情的殆殤,她想的不再是國家,所以她挑起了隋朝與突厥的交戰,這在中原統一思想下是不允許的,她自然也就成了隋文帝狠下心的那一刀,最後成了封建王朝更替、兩國交易的犧牲品。
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還是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這是個一直在爭論的話題。一方認為:堅持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無條件服從國家利益的需要,不能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更不能靠損害國家利益去撈取個人的“實惠”,在必要時犧牲個人的生命去保護國家整體利益,這就是歷史上的大義滅親。也人有認為“天賦人權”,在個人利益之上,不存在另一個更高的準則,政府無論出於多麼偉大的動機,都不能侵害個人利益。
千金公主走到了反對國家利益為首的一方。從千金公主到大義公主,這一個身份的轉變,千金公主表面上是做到了,而骨子裡卻沒有做到,然而作為一個女性,滅國滅家之恨任誰也是無法釋懷,千金公主最後也就無法逃脫厄運。
千金公主的復國壯舉隨著她的死亡付諸東流。在眾多的和親公主中,千金公主是命運最為悲慘的一個。別的和親公主,雖然不幸,但背後至少還有國家在支撐著,保證了她們在外國的地位,而千金公主不僅國破而且家亡。她的國仇家恨及其擔負起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