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唯一性和可靠性的優點迅速被全球警察採用。多年來指紋比對在偵破案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定案的鐵證,被譽為證據之王。
隨著指紋證據在影視和書籍中的廣泛傳播,如今指紋破案已世人皆知,故此許多犯罪嫌疑人有備而來,戴著手套在現場作案不留痕跡,使偵查員難覓痕跡。”
“1953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華生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用x光衍射出雙螺旋結構分子的影像。為此,他們於1962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獎。利用dna識別人身是英國基因學家亞克…傑弗里斯於1984年發現的。”
“一個秋天的早晨,他散步時靈感如同閃光一般掠過他的腦海,下午他便開始設計在罪犯調查中運用dna的方法。第二年,英國首次運用dna宣判一名嫌疑人無罪。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起dna資料庫的國家,警察將現場採集的血樣與資料庫的樣本一比對,許多案件對上後就破了……”
準備充分,深入淺出,領導們聽得津津有味。
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周勝男是一位女領導,法學碩士,精明能幹,突然說道:“小韓所長,我個人非常欣賞你們極具前瞻性的將dna鑑定技術應用於刑事偵查,作為檢察官我也非常清楚dna鑑定技術因其巨大的威力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但在我看來它並非絕對可靠和萬無一失,你能不能談談它的缺點。”
這女人總是挑公安局的刺兒,不過你這次面對的是我們局裡最狡猾的小狐狸。張局一點不擔心部下無法應對,起身又給領導們散了一圈煙。
在“703”幾天不是白“進修”的。
韓博不卑不亢地說道:“報告周檢,就這一問題我向專家請教過,他們說dna鑑定確實有出錯的可能,但影響dna鑑定技術正確性的主要因素不是它本身的科學性,而是有關人員在一系列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認識上存在的錯誤。”
“你認為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公安局能搞一次dna鑑定,就會搞第二次第三次,對檢察院而言這是一個新鮮事物,並且上級對dna證據並沒有明確檔案,涉及到一個採不採信的問題,周勝男認為很重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檢察院學最高的檢察官對上公安局學最高的民警,謝書記等領導感覺很有意思,一個個笑而不語。
“報告周檢,只要是人就會出錯,從走進703生物物證實驗室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應注意三點:第一點,生物樣本的採集、儲存與送檢必須有並且要嚴格遵循規範。”
韓博從包裡取出一份703的規範,一臉嚴肅說:“美國發生的辛普森殺妻案中,辛普森的律師團就是以現場取證的警官取證時沒有按操作規定戴橡膠手套、讓技術級別不夠的助手操作取證、血樣沒有及時送檢、在高溫車內放置過久無人看管等問題,質疑警方的取樣。認為取樣人員可能用從被害人屍體上獲取的血樣,替換了從辛普森家裡採集的血樣,從而為辛普森最終獲得無罪釋放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個案子太有名,新聞聯播裡報道過,領導們紛紛點頭。
“第二,其實不是我的觀點,是專家們的觀點,他們認為必須統一dna鑑定技術質量控制標準。我們去做鑑定的實驗室在計劃、組織與管理、人員、設施、證物管制、有效性確認、分析步驟、儀器之校正與維護、鑑定報告、審查、準確度測試、矯正措施、查核以及實驗室之安全等,均有全面的規範措施。”
“第三點正是我們即將要做的,對dna鑑定技術不能盲目輕信。”
一位領導煳塗了,舉手問:“小韓所長,你剛才說這個技術錯不了,現在又說不能盲目輕信,那這個技術到底是信還是不能信?”
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