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聞言身體一震道:“主上的意思是‘欲將取之,必先予之’?”

太史慈點頭沉聲道:“董卓西遷,無人追擊,中原亂戰不可避免,我青州經過幾年的發展,早已經富甲天下,兵精糧足,雖然沒有資格消滅董卓,但卻可以平定中原的戰亂。奉孝也看見了,眼前的這些人真心為國的寥寥無幾,各有一套鬼主意,是問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滅掉了董卓又如何?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董卓、第三個董卓。”

郭嘉遲疑道:“難道主公欲效戰國時代齊秦連橫之事。”

太史慈心說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痛快,沉聲道:“奉孝深得我心!消滅董卓不在一時之長短,我欲舉青州之力,併力西向,為國家剿滅地方割據。待四海清平,再消滅董卓不遲。”

郭嘉被太史慈的想法嚇了一跳,但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好辦法,因為眼下的各路諸侯各有各的打算,與其陷身其中,倒不如拔出腳來態度鮮明地消滅掉所有對大漢居心叵測的地方勢力才好。

說實話,除了沒有放火燒燬洛陽外,這些人跟董卓相比還真是沒有半點區別。

勢力小的依附勢力大的,勢力大的痴心妄想要控制朝政,如此而已。

只是郭嘉卻不知道,自己的主公的野心其實比眼前的這些人都要大,只不過太史慈的所作所為令郭嘉心悅誠服罷了。根本就想不到太史慈的圖謀。

不過郭嘉被太史慈一提醒馬上就醒悟過來,開始為太史慈盤算起這麼做的具體方法和得失。

“主上要與董卓連橫的事情必須要秘密進行,否則馬上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這次大戰後派出使節,在長安與董卓虛與委蛇。”郭嘉分析道;“眼下看來,可以擔當此任的並不多,依我看來,索性讓那個徐庶在洛陽攪起一片風雨,主上以為如何?”

太史慈點頭道:“我心中也是這個人,觀徐庶的來信可知,此人謀略不在奉孝之下。”

郭嘉又道:“我還要按照主上的意思修書一封,向徐庶道明事情的原委,要他見機行事。”

太史慈默然,心中盤算著待自己掃平了中原不知道還要費多長的時間。而董卓那邊的事情遠遠要比郭嘉想象的麻煩得多。

眼下的情景是很像春秋戰國的樣子,董卓佔據地利,不易攻打,諸侯勢大卻各懷鬼胎,難以成事。但董卓殘暴的弱點使得太史慈並不擔心董卓會變成秦始皇。

相反,太史慈反倒擔心董卓死得過快,弄得長安大亂,結果讓漢獻帝出逃落到了某個諸侯的手裡,諸如劉虞又或者曹操,形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那就不好玩了。

至於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太史慈則是連想都未想過,要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大有好處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掩蓋的缺陷,那就是惹來諸侯的眼紅,進而引來別人的進攻,若是實力強勁還好,最怕像歷史上的曹操那樣,在打官渡之戰前毫無勝算,連自己都在戰後燒掉了自己手下私通袁紹的書信,認為在那種情況下,自己都不一定保全,更何況別人?自己實在是不想找那個麻煩。

所以太史慈倒寧願漢獻帝落到董卓的手裡,因為董卓實在是玩不出什麼花樣來,待日後在收拾他也不遲。

因此,徐庶的任務其實很重,他既要代表太史慈與董卓周旋,在董卓那裡得到以漢獻帝名義給與自己的種種好處和征討別人的名義。又要與董卓劃清界限,令天下人找不到詬病自己的口實,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還要令董卓活可下來,穩定長安的局面。

比如說那個王允的美人計還是阻止為好,怎麼的也得自己有了足夠的實力才去攪動長安為妙。

想到這裡,太史慈的眼前豁然開朗,終於明確了自己在亂世來臨時的戰場了。

那就是外交戰場——長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