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表兄(第1/2頁)
章節報錯
薛玉並不害怕謝珣的試探,他說道,“不管是燕陽的律令,還是寧州,哪一條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下官就聽哪一邊。”
這話說得像是牆頭草,謝珣也沒接話。桌上的熱茶已轉溫,謝珣捧著茶喝了一口,並不怕薛玉下毒,“六萬寧州鐵騎就駐紮在城外,薛大人覺得本王該如何做?”
“王爺,膠州城內百姓對您和鐵騎都十分抗拒,人心惶惶,此時並非寧州鐵騎進駐膠州最好的時機。”薛玉心有丘壑,“以下官愚見,不如靜待時機。”
“何時是最佳時機?”
“下官也說不好。”薛玉說,“王爺對膠州志在必得,可膠州和西洲,黃州不一樣。這兩州荒蕪廢棄,三姑娘開荒墾田,恢復民生,百姓偏居一隅安居樂業,自會歸順寧州。膠州靠近北河,和中州關係極好,又有十二州最重要的港口,是江南和十二州商隊水上必經之路,膠州不願意和中州交惡,王爺出兵來寧州時,林芝大人已收到朝廷訊息,若是膠州歸順,中州和江南斷絕水路商貿。膠州城內的商賈們齊齊上書州府,希望州府考慮膠州民生,不要放寧州鐵騎進城。”
薛玉起身,把一摞信件遞給謝珣,厚厚一摞信件足足有五六十封,全在反對膠州接納寧州鐵騎。
謝珣看過一兩封,書信內容大同小異,心中也算有數,林芝從未提起過,答應寧州鐵騎進駐時,是否很為難?
薛玉看著穩坐一側認真看信的謝珣,鎮北侯最小的兒子,少年英雄,一戰成名。又因腿傷在京中自暴自棄在京中當了兩年紈絝。寧州無糧時,打劫世家糧倉,在京城雪災時又挺身而出,上任京都衛後,把一支人人喊打的隊伍建立得百姓擁戴。
他出身名門,身經百戰,有能力,又有擔當,若不是鎮北侯府橫遭變故,謝珣本該是燕陽的棟樑之才,也會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在謝璋成婚前,十二州其實早就收到訊息,大公子婚後會帶兵剿匪,十二州的安定近在眼前,十二州各州府都等著剿匪後海晏河清,恢復民生,誰也不想看到燕陽十四分五裂。
可十二州已成了寧州和朝廷必爭之地。
他們被迫捲到戰爭中,州府每一個選擇都不容有失,做錯一步就是帶全城百姓送死。
“朝廷如今是拿商貿來威脅膠州?”謝珣冷了眉目。
“膠州靠北河,並無自己的產業,主要靠水運。膠州有一半的糧食從中州和江南,布匹和茶葉等都靠水運。若是中州和江南斷絕水路運輸,一來膠州的商戶會亂,二來民生也不能保證,各州府的糧食自給自足勉強有一點餘糧,很難供應到別的州府。王爺,您看錦州足夠繁華吧,可錦州也依賴和江南的通商,若是斷絕通商,錦州的商戶也難以生存。十二州若被中州和江南孤立,緊靠西洲,黃州的土地養不活所有百姓,何況西洲,黃州大部分的糧食還要供應給寧州鐵騎,那百姓怎麼活?”
謝珣心口一沉,他雖不太懂民生,卻也知道二哥和鳳妤一心要搞糧食是為什麼,十二州真正的農耕面積不多,糧食多靠江南和中州供應。整個燕陽的農耕土地都集中在江南和中州,十二州的核心是鹽鐵等礦產資源豐富,林業發達。
若斷絕商貿,幾百萬人吃什麼?
西洲和黃州,包括十二州所有能耕種的面積都開墾,自給自足倒是可以,那寧州鐵騎拿什麼來養?
“我明白了!”謝珣放下手頭的信件,“西洲以前太過依賴礦產,荒廢農田,如今西洲,黃州都在墾田開荒,大力發展農耕。十二州也該效仿,薛大人莫欺本王不懂民生,本王和二哥在家中也時常說起十二州存在的問題。我們可耕種的土地是比江南,中州少,卻也能自給自足,是十二州過於依賴礦產,加上人口流失,匪寇四起才荒廢土地。只要能夠全力發展農耕,並不一定要依賴江南和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