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回到了原點。那就是任何科學技術的運用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即便在知道了如何運用空間摺疊技術開啟星際之門,可是要開啟空間通道所需要的能量龐大到了讓現階段人類文明難以想象的程度。
人類現階段所能運用的最大能量輸出就是反物質,可是在人工智慧的計算下,反物質釋放的能量依舊不足以開啟空間通道。
其實這個時候人類也很自然的想到了另外一種能源,那就是標準宇宙能量石。因為無論是從全能者那裡還是維拉人那裡瞭解到的,標準宇宙能量才是宇宙中已知的最完美能量形態。
當看到這些資訊時,李雍心中已經不禁的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在人類現有物理理論中,反物質甚至就是造成宇宙大爆炸和三維宇宙形成的關鍵,這樣的能量源都不及標準宇宙能量。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標準宇宙能量究竟是宇宙生成後出現的還是在宇宙成形之前就存在了?
這個問題李雍沒有去細想,因為想了也是白想,在李雍想到這個疑問時,人類的科學家也早就想到了。目前人類自然對這個問題還是無解的,不過好在人類確實是一個極具創造力和懂得變通之道的文明。
就在一切科技層次陷入僵局時,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設想被提了出來,而且這個設想很快得到了理論支援,並在極短時間內又被論證為可行性方案。
這個方案被命名為“空間加速軌道”計劃。這個計劃的具體理論依據李雍看不懂,不過其過程和結果就簡單多了。
空間加速軌道本身是一個人造天體,類似於空間站一樣的性質。李雍在資料中看到,這個空間加速軌道的模型就像一條漂浮在太空的魚骨。而後以這個加速軌道為起始,將對著設定好的方向射出一道以光速航行的射線。而這條射線通道就是整個空間加速軌道的核心所在,當射線通道一建立,只要透過射線通道內的物質,就能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瞬間跳躍至射線通道的盡頭。而跳躍出射線通道的物質並不會改變形態,即便一艘戰艦依舊能以戰艦的形式存在。
也就是說空間加速軌道一但建立,就能向著人類希望的放線鋪設射線通道,而後只要過個幾年,人類就能瞬間跳躍至幾光年外,而這個跳躍距離還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加長,因為射線是保持光速不斷向外延伸的。
同樣的只要人類戰艦跳躍出射線的一端,在另一端建立同樣的空間加速軌道,再跳躍回地球就輕而易舉了。這樣就等於建造了一個類似於星際之門的存在!唯一不如星際之門的缺陷就是,星際之門可以單向建立,就好像日月神舟的定向空間跳躍。而空間加速軌道是必須先以光速建立射線通道。兩者本質還是存在巨大差異,空間加速軌道算是人類比較討巧的一種技術運用!
李雍也驚歎於這個空間加速軌道的設想,當看到提出這一設想和提供理論依據的科學家名字時,李雍也終於記起了這位。原來這位物理學家和李雍還算熟人,他就是原天朝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所長,理論物理學家趙先達院士。
當人類的這份報告遞交到李雍手頭時,空間加速軌道的建造計劃已經開始了。因為人類文明已經開啟了星際航行,即便建造大型空間站也不是多麼麻煩的事了,一艘大型飛船往返近地軌道和地球一次,就能運送千萬噸的物資。再也不是以前那種火箭發射,一次還只能送幾頓物資的時代了。
如果一切順利,第一條空間加速軌道三年後就能完全建成並第一次開啟。而後每過一年時間,人類就能借助這條空間加速軌道進行相應年份光年數的空間跳躍。
而人類將第一條空間加速軌道設定的方向是一顆被命名為65行星的冰體行星。因為人類在這顆距離地球6光年外的行星,發現了標準宇宙能量的波動。這種波動十分詭異,人類在這十年裡,一共觀察到了120次來自這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