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糧的出糧,足夠了。

這一年多來,李躍逐漸明白一個道理,自身強大了,不缺盟友和前來依附的人。

張遇的大軍很快到來,浩浩蕩蕩,怕不下三萬人,結營於洧水之南。

佔據許昌這塊風水寶地,背後又有人支援,這麼快恢復過來,並不奇怪。

吃一塹長一智。

這一次張遇比上次還要謹慎。

深溝高壘,營盤挖了又挖,在南岸修了一道三里長的緩坡,又砍伐大量樹木,一部分做成鹿角,堆在岸邊,作長久對峙之狀。

另一部分木材打造木筏,作渡河之用。

還派出斥候,搜尋洧水上下游百餘里。

不過論斥候,黑雲山要強太多。

兩邊互相絞殺,烏頭毒箭發揮了作用,俘虜了二十多人帶回營中拷問。

果然,從俘虜嘴中得知,南面來了一支三千精銳支援此戰。

還有三百多名斥候早在張遇大軍沒來時,就分散在洧水南岸,一部分穿過密縣,滲透到許昌附近。

當天晚上,就給了張遇一個下馬威,營地之中忽然起火。

傷亡沒多大,卻燒掉了不少糧食。

此舉極大激勵了北岸的軍心。

“張遇不過如此,何不乘機渡河,一戰破之?”杜蕃激動道。

鄭惠微微點頭,“敵立足未穩,可以一戰。”

兩人帶的人馬頗為精銳,鄭惠手上還有兩百騎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自然希望一戰。

只有韓緒默不作聲。

李躍望了望對岸,這場火災並未造成多大影響,慌亂的是民夫,在秋日照耀下,營中閃動著陣陣甲光。

尤其是左營,不知何時立起了十多架重弩,朝著自己。

北方被戰火荼毒,加上胡人擅騎射,用弓多過用弩,北地已經很少見到成建制的弩軍。

上一次軒轅山之戰,也沒見張遇有重弩。

不難想象這批重弩從何處而來,整個左營應該就是江東人馬。

張遇此次為一雪前恥而來,必然準備充足,一次小小的火災就像讓他全線崩潰,不太現實。

渡河容易,若是戰事不順,退回來就難了。

仗不是這麼打的。

李躍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保住糧食,而不是跟張遇磕的頭破血流,成就桓溫或者謝氏的利益。

這一年多來,沒跟羯奴大打出手,反而先跟江東勢力迎頭撞上了,李躍心中充滿了荒誕感,“敵軍士氣未減,不可魯莽,傳令,各部緊守營壘,擅自出戰者,斬!”

主將就要拿出主將的氣勢,聯軍有時候未必就是好事,從古至今,內部問題都要比外部問題更棘手。

人情歸人情,戰事歸戰事。

“遵令!”韓緒帶頭拱手。

鄭惠和杜蕃也一起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