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聯合劉霸道、孫安祖,三路大軍匯合一處,組成十萬之眾的聯軍,本以為可以輕鬆擊敗張須陀的區區一萬人馬。

誰知道結果恰恰相反,被張須陀一萬人馬殺得大敗,王薄一見形勢危急,只得率領人馬敗退而逃。張須陀率領人馬趁機在背後追殺,王薄等人一路潰敗,北渡黃河,到了臨邑境內,方才擺脫張須陀的追殺。

王薄等人渡過黃河佔據北岸渡口,佈置重兵嚴防死守,以防張須陀強渡黃河,繼續追殺,一面抓緊聯絡其他各州縣的義軍前來增援,打算再次與張須陀決一死戰。

張須陀率領大軍追至黃河岸邊,一時難以渡河作戰,於是也在黃河岸邊駐防,尋找破敵之策,雙方人馬就隔著黃河對峙,陷入僵局。

雙方在黃河形成對峙,接下來糧草供應就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張須陀在山東一帶為官多年,性情耿直,再加上齊州最早乃是南陳名將秦彝的為官之地,多年來百姓對秦彝的景仰之情,讓張須陀深受感動,張須陀對待百姓,也是更加體恤百姓艱難。

時值隋煬帝數次用兵高句麗,致使百姓失業,再加上饑荒,糧食的價格飛漲。張須陀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下屬官員勸張須陀道,“必須等待陛下的詔敕,才能夠開倉賑糧,否則有人上報皇上,皇上追究起來,將軍豈不引火燒身?”

張須陀則說:“如今皇上遠征高句麗,派遣使者往來,必定要一年的時間。百姓有倒懸之急,生命危在旦夕。如果等待報告上去,百姓得餓死多少。能多救些百姓,不被餓死,我張須陀如果以此獲罪,雖死無恨。”於是先斬後奏,開倉放糧。後來皇上楊廣知道此事,感念張須陀急百姓之所急,處事果斷,並沒有降罪張須陀,還對張須陀此舉大加讚賞。老百姓對張旭圖也是感恩戴德,對張旭圖為官一任十分擁護。

也正因為張須陀有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張須陀四處征討平叛,才會攻無不取,戰無不勝。如今駐兵黃河岸邊,與王薄對峙。糧草供應,運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張須陀一將糧草調撥的手令發到地方官吏手裡,各地方上的官員一旦徵調,百姓們紛紛爭先恐後,踴躍獻糧,張須陀只有一萬人馬,糧草供應,十分充足。

王薄慘敗之後,去掉折損的人馬,如今也有多達五六萬之眾的人馬,糧草供應可就成了最頭疼的問題。沒有辦法去各州縣徵調,只能聯絡其他各地義軍援助。好幾萬人每天都要不少的糧草供應,靠其他義軍援助的那些糧草,根本不夠用度。沒辦法,王薄和劉霸道、孫安祖商議,只能率領小股人馬,去攻打各地防守薄弱的州縣,搶來糧草維持,艱難度日,如此一來,正好讓張須陀有了破敵之策。

張須陀聯絡 黃河上下游處各地的官員,聯合出兵,切斷了黃河上的水路,王薄援助的糧草無法運送。靠陸上運送,也是遇到了更大的困難,沒有多久,王薄的大隊人馬,糧草就面臨著斷絕的危險,手下的將士也開始人心惶惶,軍心浮動起來。

隨著形勢越來越危急,王薄只有冒險出兵搶糧,一條道路可選了。張須陀立刻命令秦瓊、程咬金‘羅士信三人,悄悄繞道渡過黃河,潛伏到了王薄大軍的背後,再次形成了夾擊之勢。

張須陀立刻徵調來大船,半夜時分,趁著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渡過黃河,與秦瓊等人率領的人馬,同時發起攻擊。

已經斷糧多日的義軍,雖有幾萬之眾,卻早就沒有了大戰的決心,頓時被張須陀和秦瓊兩路人馬,前後夾擊,殺得大敗。

這一場慘敗,王薄的三路人馬,潰不成軍,四散奔逃。王薄、劉霸道、孫安祖也被衝殺的各自奔逃,失去了聯絡。結果劉霸道在混戰中喪命,孫安祖不知逃往何處。

王薄和妻子林蓉兒,靠著幾個武林朋友的捨命陪護,總算殺出重圍,往西北方向倉皇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