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在以前的行動中,包括第五縱隊在內的地方武裝給日軍的行動帶來相當的麻煩,在發起全面攻勢之前,安藤利吉先讓近衛混成旅團攻佔新會,保障珠江口的安全,接著命令第23師團從廣州西進,進肇慶、德慶、鬱南直逼梧州,從而徹底切斷粵北與粵南和廣西的聯絡,最後,再以第18師團留守廣州,第24師團、第106師團和臺灣步兵旅團為主力,向增城以北的第12集團軍陣地發起攻擊。

餘漢謀在婉言拒絕了汪精衛的招降之後,就接到了第四戰區司令部的敵情通報,稱日軍有登陸潮汕的意圖,另外,集團軍的情報人員也證實,廣州地區的日軍調動異常頻繁,似乎有大舉北上的意圖。

餘漢謀判斷,日軍在廣州集結重兵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就是為了進攻曲江、打通粵北。

展開廣東地圖,可以看到曲江是全省對華中的交通總樞紐,曲江對全國戰略佈局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視,如果曲江淪入敵手,以長沙為戰略中心的第九戰區的整個後方將全部暴露在日軍面前!第二就是進攻河源,然後與從潮汕地區登陸的部隊配合,從粵北直插福建,攻擊第四戰區的腹地!

在與高飛交換看法之後,兩人都傾向於第二種可能,否則無法解釋日軍準備攻擊潮汕的動機。儘管如此,餘漢謀還是不敢對粵漢鐵路的安危掉以輕心,因為南嶺與海岸線平行,廣東省在地形上相對於海呈現狹長態勢,無法取得有利的戰略縱深。曲江與增城前線之間的縱深不到150公里,而曲江縣城到廣州實際距離也只有不到兩百公里。這樣一來,第12集團軍就無法在英德、佛岡、到博羅的第一線陣地之後部署第二線陣地。

最後,餘漢謀果斷地把自己的集團軍司令部前移到翁源,這裡雖然距離前線很近,但是正好處於河源和曲江的中間,無論日軍的突擊目標是哪裡,都能夠就近指揮,同時也向廣東軍民和戰區司令部昭示他司令長官死守粵北的決心與意志。為了集中全力應付第21軍的攻勢,餘漢謀把集團軍所屬的七個步兵師當中的六個師和新二師全部集中到日軍正面,只把第155師留在潮汕地區,準備在民眾武裝的配合下,以運動戰和游擊戰相互運用來逐步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然後再相機殲敵。

1940年6月21日凌晨四點半鐘,三架日軍偵察機在黎明的晨曦中開始對汕頭、庵埠、南北港等地進行低空偵察,從而拉開了粵北戰役的序幕。

早晨六點整,海面上濃霧漸消,第155師的哨兵們看到自己生平前所未見的壯觀場面:寬闊的洋麵上,出現一支龐大的艦隊,其中單是大型的驅逐艦和運輸艦就多達二十餘艘,另外還有七十多艘淺水炮艇和汽艇,密密麻麻排列在從東湖山、澳頭山、馬嶼口到南北港的海面上。

在開始登陸以前,日軍先出動二十三架轟炸機,根據偵察機提供的情報,把已經標明位置的岸防攻勢全部轟炸一遍,接著驅逐艦和炮艇又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炮火準備,把數幹發炮彈傾瀉在灘頭陣地上,緊接著,登陸部隊乘座數十艘汽艇向海灘疾馳而去。

東湖山守軍是第155師步兵第三團二營三連,工事構築在距離海灘不到兩公里山腳下,三座長五十米,寬二十米的土堡透過一條寬約兩米,深達一米五的交通壕連線起來,構築成一個牢固的防禦體系。

土堡用黃泥土摻泥砂和石灰,重要部分摻些紅糖水或者糯米水,經反覆碾壓、夯打而威:在射擊孔的位置和幾個出口的位置都特意用鋼筋水泥加固;為了降低中彈的機率,土堡採用半地下式的結構,暴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只有三米來高;土堡頂部是用一根根毛竹建成,上面覆蓋著幾層鐵絲網,在鐵絲網wJ上面鋪上密密麻麻的樹枝和老藤,然後在上面撇上一層浮土。因為頂部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從遠處望過去的話和一般的土丘幾乎沒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