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落在陣地的中央,已經餓得有氣無力地日軍也沒有力氣來搶奪,日軍的運輸機反而威了中國部隊的運輸大隊。

眼看後援不繼,日軍中村支隊主力從七塘拼死朝崑崙關突進,結果,中村少將在九塘以西督戰的時候,被邱清泉部隊近距離機槍掃射,當即斃命,中村支隊全軍覆沒。

這時候,防守崑崙關的日軍彈盡糧絕,只得挖野菜充飢,一個個蓬頭垢面,面黃肌瘦,在飢寒交迫中作垂死掙扎。

他們的炮彈打光了,就把槍炮砸毀或埋藏起來,燒掉軍旗,削成竹槍竹刀同中**隊作最後拼殺。

12月31日,在1939年的最後一天裡,中**隊以重大代價,全殲了崑崙關守敵,奪回了崑崙關。

為了報’鋼軍’被殲滅之仇,日軍第21軍司令官安藤利吉決定對滯留崑崙關的中**隊來一次意想不到的奇襲,以奪回崑崙關,鑑於第21軍面臨著強大的十九路軍和第12集團軍的壓力,無法抽調更多的部隊用於崑崙關作戰,安藤利吉向東京統帥部請求暫時停止在臺灣的攻擊行動,集中兵力進行崑崙關反擊作戰。

日本統帥部綜合考慮之後,認為安藤利吉的計劃是準備用長途奔襲的辦法給第21聯隊報仇,行動的特點是短促迅速,持續時間不會很長,達到教訓中**隊的目的以後,就可以把這部分機動兵力再投入臺灣,從而一舉擊潰十九路軍的臺灣軍團,於是立即批准了第21軍的作戰計劃,在從臺灣抽調一個步兵旅團的同時,又從關東軍調來兩個飛行中隊。

1949年1月中旬,安藤利吉親自率領第18師團、近衛混成旅團和臺灣步兵旅團向廣西進發,開始了對中**隊的報復作戰,留守廣州的兵力只有兩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再次把自己的軟肋暴露在虎視眈眈的第四戰區面前。

第四戰區的情報人員始終對第21軍保持著高度警惕,在軍隊的配合下嚴密監視著敵軍的一舉一動,故而當安藤利吉率領著第18師團等部剛剛離開廣州不到五個小時的時間,遠在福州的十九路軍總部就接到報告,緊接著,無線電波悄然越過臺灣海峽,把消患傳到阿里山腹地的臺灣軍團。

自從封鎖線被打破之後,日本臺灣派遣軍就開始收縮防線,把防禦重點放在西部的平原地帶,在沿海和交通線上的樞紐城市部署重兵,然後把兩個坦克中隊集中在臺中市,隨時準備策應全島,同時,偵察機全天候出動,嚴密監視中央山脈的中**隊,發現異常之後立即出動轟炸機對地攻擊,依靠優勢的空中力量來彌補兵力不足造成的劣勢。

丁長建本來就對日軍異常的部隊調動感到奇怪,接到總部的通報之後才知道島內日軍已經有一個旅團被調到廣西,於是也相機調整戰術,在銳意經營以阿里山和玉山為中心的根據地的同時,派出大量的小分隊,滲透到日軍控制區內,向臺灣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收購糧食和戰略物資,並四處襲擊日本政府派駐鄉村的警察和工作人員,使其惶惶不可終日。

日本統帥部抽調臺灣部隊的舉措如果單純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放到政治的角度來看就是個非常嚴重的失誤!

臺灣民眾首先看到的是,中**隊渡海而來,輕鬆地擊潰號稱無敵的皇軍,佔據大部分地方,然後,號稱皇軍中的精銳的關東軍面對中**隊也是束手無策,反而被對方擊破了封鎖線,最後,皇軍突然放棄了對阿里山地區的圍攻,埋頭在幾個主要城市四周構築工事,很明顯是無法戰勝對手。於是乎,日本在臺灣徵召的義勇軍數量急劇下降,甚至已經入伍計程車兵部用各種各樣的理由躲避、拖延,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灣軍團在日軍控制區的活動變得越來越容易,民眾的態度已經從最初的觀望轉變成輕微的支援。

察覺到這種微妙的變化之後,丁長建立即向總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