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要是這些特務在日軍攻打武漢之時,裡應外合,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將城中全部居民遷出,那麼這個擔心也就不存在了,26師可以放心內部,一至對外。
那個警察局長當先附和著:“韓站長說得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就這樣吧,我贊成羅師長的建議,大家看呢?”
聽到都如此說,其它人便是有意見也埋在了自己的心裡。
第二天,武漢便貼出了公告,要求全體居民撤離,上面蓋著市長的大印。市長親自帶頭,向鄉親們作著解釋………八月十六日,第三集團軍與第二十九集團軍仍在與敵人的激戰之中,其中第三集團軍在司令湯恩伯的指揮之下,與敵人三個師團周旋在湘鄂交界處,而第二十九集團軍主力第四十四軍則在南縣、津市一帶接敵,敵第三十九師團兵分多路,四十四軍被迫展開陣線,點點堵漏,展開百餘華里,犯下兵家大忌。
此時,第五戰區長官部李宗仁開始調整戰區佈署,調動江防軍南下應援,令江防軍中第八十六軍的第十三師以及第十八軍向第三集團軍防區推進,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三十三集團軍則準備策應此方向攻勢,此時,李宗仁與白崇禧已經確認日軍沒有轉向攻擊江防軍陣地的企圖了,敵人兵鋒所指,定然就是高飛所說的武漢!
八月十七日,第一線兵團兩個集團軍已形成一整然防線,而以第七十四軍兩個師為主的第二線兵團則仍在運動中,第一百軍正從第九戰區的瀏陽趕過來。可是,在這天的上午,第三集團軍正面受到兩倍於己的敵三個師團的進攻,七十九軍暫六師損失慘重,儘管湯恩伯司令電令備部奮力逆襲,奪回陣地,但均未奏效,不得已,七十九軍只得退至暖水街主陣地,以此為核心佈防。
戰況激烈,身在重慶的蔣委座親自下令要求前線的第三集團軍集中兵力,擊破來犯之敵。只是這個遠在萬里之外的首腦又哪裡知道此時的戰況。第三集團軍面對懸殊的兵力,莫說進攻,便是防守住已不是易了。
但是,第三集團軍的五個師都是**精銳部隊,在司令湯恩伯的指揮之下,與敵三個師團激戰,鬥志高昂,士氣如虹,竟然將這三路敵軍拖了一個星期無法前進,而此時江防軍的十八軍等部穩步推進,在十一日已近漁洋關,直逼王家廠,威脅敵人的側翼。
八月十三日深夜,敵先頭部隊趕到了瑞昌,立即向第二十九集團軍下轄的七十三軍發起了猛攻。七十三軍在五月徐州會戰之初,遭到敵人的包夾,傷亡萬餘,元氣大傷,此時剛剛休整完畢,戰鬥力並不強。而四十四軍又與敵糾纏數日,兵力分散,一時間難以集合。
第二十九集團軍的司令是王纘緒,這是個實力派的四川軍閥,四十四軍為其嫡系,由他的兒子撐軍長之職,為了保住這支自己唯一的資本,便以四十四軍久戰已疲為由,率領著四十四軍撤過了澧水……..七十三軍勉為其難,努力支撐著瑞昌這個武漢北面的門戶,而敵人從四十‘四軍放棄的渡口,渡過澧水繞到七十三軍的背後,對這個軍形成了包抄之勢。
八月十四日晚,七十三軍大部渡過澧水,留下暫五師死據瑞昌。而七十三軍一過河,便遭到了敵人的夾擊,在渡河中人們一片混亂,建制全散,兩個師已然失去了掌握,各自奪路而逃。
八月十五日,蔣委員長知息瑞昌被圍,電告第五戰區:“瑞昌關係戰局全盤之得失,望轉告各部,勿需堅守!”,只是當李宗仁接到這份電報的時候,已經晚了,暫五師也在突圍之中了。這日黃昏,暫五師在師長彭士量的帶領之下,渡過澧水,但立時遭到敵人的圍攻,師部被截擊,部隊大亂。
彭士量師長親自指揮殘部,奮力衝突,在南巖門口被敵機掃射命中,壯烈殉職,暫五師在撤退中也傷亡殆盡。彭士量師長在接下掩護的任務時,已知自己凶多吉少,所以已然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