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旅之事,請您諒解!”方先覺面無表情,甚至無法直面橫山勇。
“哪裡哪裡,閣下以萬餘劣勢兵力對抗皇軍數個9幣團,我用兵最高時十餘萬,閣下艱守衡陽四十七日更對我皇軍造成中國戰區滬戰以來最大傷亡,閣下雖敗,橫山勇依1日由衷敬佩!”橫山勇說完真摯地朝他鞠了個躬。
方先覺微閉雙目:“我希望您能信守承諾!””閣下請放心,您提出的幾個條件,我必定遵守,衡陽守軍是我們在中國遇到的最值得尊敬的部隊,大日本皇軍絕不會讓你們受到屈辱。”
“中國有句老話叫’不打不相識’,現在我們就是朋友了,請,為了這個隆重的相聚,我請了著名的攝相師為我們合影留念!”在橫山勇的彬彬有禮下,方先覺和幾個師長與在衡陽對抗四十七日的日軍68師團以及116師團幾個師團長留下了一張令人嘆息的合影,很快,這張合影透過日軍的媒體向全國傳播,一個重慶媒體宣傳了一個多月的抗日英雄集體隨即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日日軍記者還與方先覺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談話。
日記者:無條件投降後,今後之目的如何?
方答:過去醉心於抗戰,對日軍兵力評價過小,更恃鞏固的陣地與駐渝美空軍之協力,從事抗戰。結果終被日軍之神勇,15妙之戰術所挫折。餘曾全力而戰,雖然敗北,亦無遺憾。相信餘之敗北,並非敗於軍事,而實敗於正義。今日睹汪主席治下的實況,正適合抗戰之目標,今後決定參加和平內容,而盡力於新中國的建設。
日記者:對過去的抗戰生活有何感想?
方答:本人自黃埔軍校畢業後,始終為軍人,為國效力。但鑑於八年來之抗戰,節節後退,毫無進展,民眾犧牲過大,尤其最近對“抗戰救國”四字,到處發生疑問,不合本人之主旨太多。人必擇其主而事,今後必將本人之一切,獻於英明之汪主席,協力新中國之進展。
日記者:投降和運是否軍長之意見?
方答:此固系本人之意見,同時亦為四師長之意見。餘早有此私見,未敢輕易宣佈,既而得到日軍之勸告,始披瀝投效決意,並無一人反對。
日記者:今後之方針如何?
方答:餘乃一介武夫,雖不能充分表白個人之意念,然日軍對於敵將,如此厚待,大義凜然,大恩不當言報,苟能得到日方諒解,則將攜帶避難桂林之家屬及部下全部,誓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
日記者:現在重慶將校對抗戰將來的觀察如何?
方答:因事變之長期化,故重慶將校之間,鑑於抗戰之矛盾,對抗戰前途,亦多具同感,此須不可明言,而舉動之輕忽,則可測其★。因抗戰而生活日趨苦惱,深信已無人相信抗戰救國者,只是權威監視甚嚴,不得不胡亂從之而聽憑天命了。
日記者:對於汪主席之信仰如何?
方答:汪主席乃我等軍校時之教官,故對其事蹟知之甚詳,如蒙允許,欲赴南京恭偈,藉以面聆和平建國方策,並負荊請罪。
日記者:欲睹和平地區之實況否?
方答:“頗欲領會和平地區之現實,更欲作漢口及南京之行,如蒙許可,而有機會,尚欲訪問日本!”
(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七章 投降之後
“是嗎,衡陽丟了?”
高飛放下了手裡的電報,淡淡的問了一句。
看到參謀長點了點頭,高飛什麼話也都沒有說。衡陽的丟失,其實早就在高飛的預計之中,這對抗戰的最後勝利,並不能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而現在高飛所考慮的,卻是抗戰即將勝利,自己將何去何從?
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早已千瘡百孔,滿目瘡瘼,最需要的是和平,在滿是廢墟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