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傾其所有購買物品捐獻給中國遠征軍。哪裡有華僑居住,標語就貼到哪裡。他們志願為部隊當嚮導、翻譯,介紹情況,訴說委屈。因為他們僑居緬甸,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倍受欺凌,他們期望中國遠征軍揚威緬甸,從而提高華僑的地位;趕走日寇,能夠安居樂業。
中國遠征軍備級部隊長接待前來歡迎的華僑,感謝他們的盛情,也安慰華僑們,堅決表示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緬甸,恢復緬甸的和平環境,同時也不失時機地向將士們進行鼓動宣傳,使每一個士兵增加了一份責任感。將士們受到華僑鼓舞,鬥志更加昂揚。
戴安瀾十分感慨地對副師長高吉人說:
“國家的強弱,直接影響僑民在國外的地位。
國父奮鬥一生,在遺囑中寫道’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國民革命至今幾十年,國父的革命目的尚未達到。現在看到華僑,更感到我輩黃埔生責任重大。’
高吉人同樣感慨:“是的,部下也有愧對華僑之感,這次入緬作戰,一定要打出中國人的威風來,替華僑們長長志氣!”
然而部隊到了同古卻不見有華僑歡迎,見到了英緬軍,都是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第二百師一到他們就想溜。戴安瀾嚴肅提出:一、必須將陣地工事交代清楚:二、將對敵情況詳細介紹。
在戴安瀾堅持下,胡敦勉強出面與戴安瀾辦理交接手續。
這位英國將軍起初是頗為傲慢的,他對戴安瀾說道:“我沒有什麼好講的。這裡倉庫的物資部送給你了,你要看陣地和工事,我派一個軍官和一輛車送你去轉轉吧。我們還有別的任務,不能在此久留,今天就要撤走。’
戴安瀾不動聲色地說道:“我剛才提出的要求,是按我軍交接防地最起碼的常規行事的,我軍只有在被擊敗潰逃之時,才不按常規交接防地,當然,貴我兩軍可能有不同的常規,我願尊重貴軍交接防地的常規做法,假如貴軍的常規就是如此簡單.那我也不能要求過多。”
一席話說得胡敦臉紅耳赤,不得不放下架子,改變口氣了:”啊,戴將軍,請不要誤會,我實在是事情太多……,請你原諒。“口戴安瀾一笑:“我並沒有要求胡敦將軍親自向我辦理移交事宜,請派一位對等軍銜的軍官來對話就行了。”
“啊不,不,還是我親自來辦吧。“儘管胡敦的態度改變了,而且願意辦好交防事宜,但仍舊沒能順利進行。因為胡敦和他身邊的幾位將軍,不僅對同吉地形不熟悉,甚至對同吉周圍的防禦工事有多少、都在哪些位置都搞不清,最後還是找來一張軍事地圖,在幾名下級軍官的帶領下,才算把工事一一找到了。因為英軍雖已退守同古數日,卻並沒有部署防禦。胡敦打的是這樣的主意:中國遠征軍先到,他們就交防撤走;日寇先到,他們就棄城而逃。更確切些說,英國人根本就不打算在同古進行抵抗。
在巡視中戴安瀾驚訝地發現:同吉已是一座空城,百姓早已逃之天天,根本不能指望找到當地百姓瞭解情況。更使他不安的是:沒有一個英**官能確切地介紹敵情。因為他們並非節節抵抗至此,而是望風逃遁。這些情況使戴安瀾敏感到情況危急,所以他便在巡視中邊看邊作部署,命令各部隊馬上進入防禦位置,並作好臨戰準備。
胡敦從戴安瀾的神色間看出是憋了一肚子火,將要爆炸了;從部署上又看出戴安瀾確實是有經驗而又果敢的將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對戴安瀾說:
“戴將軍,我很抱歉…….很抱歉…….假如您認為不具備防守條件,可以不承擔接防任務,責任由我來負,我向你們的蔣委員長解釋。”
戴安瀾看看面前這個紳士派頭十足的英國將軍,真恨不得扇上幾個大嘴巴,向他吼:他媽的,你這叫帶兵打仗嗎?老子槍斃了你!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