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力量是驚人的,第二天村長先生站在村口一敲鐘,召集了全村人,每戶出一個勞動力,把村東頭的那棟老屋搗鼓了一下,只半天工夫,原本破舊的老屋就煥然一新,鄒書呆歡歡喜喜的就搬了進去,還沒來得及貼招生告示呢,當天下午就來了五六個孩童過來拜師,有的提了一隻山雞,有的拿了家裡的兩張獸皮,還有的捧了一包從山裡摘來的野山菌,都是野味。最好玩的是還有個孩子牽了只狗過來,說是給先生看家護院。

可惜鄒書呆手無縛雞之力,那隻山雞沒抓住,在院子裡亂飛了一陣,留下了幾根漂亮的羽毛,就跳出牆頭,跑得無影無蹤了,只把當時幫著鄒書呆收拾屋子的巴月給笑得半死。倒是那牽狗的孩子機靈,打了一個呼哨,那狗就猛的竄了出去,沒過多久,那隻逃跑的山雞就被狗給叼了回來,居然還活著,在狗嘴裡掙扎不已。

鄒書呆看著那狗那雞直擦冷汗,到底沒敢再去抓那隻山雞,直接做順水人情送給了巴月。巴月也不客氣,幫他整理好屋子以後,連雞帶那些野山菌一起拿了就走,只丟下一句“晚上奶孃來給你送飯”。

總而言之,巴月是打了包票說要包吃包住的,自然不會因為鄒書呆另外找了一份工作就不作數了,只不過白吃白喝那是不可能的,那些雞呀菌呀還有村長答應要送的米糧呀,都歸奶孃保管了,鄒書呆也不用開伙,每天等著奶孃送飯就成,至於那些獸皮草藥什麼的,就讓鄒書呆自己留著,哪天商隊來了,賣掉換些紙墨書冊。

為了給鄒書呆交代做帳的事情,巴月又在村子裡多留了三天,直到鄒書呆弄明白這帳究竟要怎麼做。事實上,本來是不會耽誤這麼長的時間的,主要是兩個人對怎麼做帳有分歧。

巴月是想把現代化的做帳方法教給鄒書呆,除了做帳方式之外,首要就要讓鄒書呆學會寫阿拉伯數字。鄒書呆對阿拉伯數字這種符號數字倒是挺感興趣的,學得也帶勁兒,但是對巴月的記帳方法,鄒書呆就不敢恭維了。

不管巴月怎麼說,鄒書呆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記帳,可問題是,巴月看不懂呀,鄒書呆再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她看不懂帳本,那還不是白搭,還不如讓奶孃用腦子記呢。

兩個人爭論了整整三天,最後雙方各退一步,巴月同意用鄒書呆的方法做帳,但是上面的數字一定要用阿拉伯數字。

鄒書呆恰好對阿拉伯數字挺感興趣,也有意思拿巴月的帳來練習一下巴月所教的阿拉伯數字運用下的四則混合運算,也就是加減乘除,於是欣然同意。

結果,第一天出來的帳面,就讓兩個人都目瞪口呆。

誰都知道,阿拉伯數字肯定是不能豎著寫的,而古人的大寫數字都是從左到右豎著寫出來的。

這帳根本就沒法兒看,別說巴月看不懂,鄒書呆自己也糊塗了。

兩個人面面相覷了許久,最後還是讓鄒書呆按自己的方法做帳,等巴月從百陵州回來,再讓鄒書呆一筆一筆的報出來,她再轉換成自己能看得懂的現代化帳目。

這三天,等於什麼事都沒有做,白白給浪費了。巴月哭笑不得,鄒書呆也是一臉慚愧,好在這時候李老太爺要的布終於染制好了,她這三天也沒算白等,正好帶了布去百陵州。

小心思

到了百陵州的時候,已經是黃昏,她也沒急著去送布,先回落腳的那間小院裡休息了片刻,喝了點水,又和裁縫娘們聊了兩句,然後再到邵記成衣鋪裡轉了一圈。

這時候已經鋪子基本上已經到了打烊的時候,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沒有電,只靠蠟燭和油燈還有火把,顯然是支撐不起豐富的夜生活的,哦,紅燈區除外,還有幾個特定的節日除外,比如說上元節的時候要狂歡三日三夜,七巧節的時候要放荷燈,鬼節的時候要拿著火把沿河燒草,中秋節的時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