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打擊,索性吉良家的奉行眾也沒有大肆株連的打算,他們把這樁暗自審完就迅速拋到腦後不管,全力處理越後三十萬農民的居住和生活安排,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要知道三十萬人可不是個小數字,三十萬人的住房需要迅速建起來不能讓他們住在帳篷裡風餐露宿,為此就必須規劃新的城下町給予他們不次於越後的生活環境才可以,其次是吃穿用度才產生的壓力也不小,雖然這些錢不用吉良家來掏,可臨時居住點不那麼方便也總不是個事。
搬過來這麼多人難免要有點磕磕絆絆,各種口角糾紛都需要奉行眾委派奉行去處理,大到衣食住行小到鄰里糾紛,哪家的雞鴨少一隻哪家的狗偷吃自家晾曬的醃肉,雞毛蒜皮的小事總少不了這些來去如風的初級奉行人,這些十幾歲的小年輕經常從一大早忙到天黑才能安歇,到真的有那麼點社群義工的意思。
吉良義時臨出發前下達一道命令,趁著越後三十萬移民計劃的期間,要儘快將春日御所全盤遷徙到江戶城,同期開工的江戶城改修計劃也如火如荼的展開,首先要把江戶城的小天守本丸以及土塀全部拆掉,下一步就是要把現有的江戶城下町全部拆掉。
江戶城下町的規劃非常不合理,擁擠的道路粘連在一起的木製房屋都是消防的隱患,一個火苗就能讓這所有城下町化為灰燼,歷史上江戶城數次過火燒的烏七八黑,甚至連江戶城的天守閣都被燒掉,江戶城也因此被稱作是火災城市。
吉良義時還不至於蠢到犯同樣的錯誤,更不允許武家地、寺社地、町民地以六二二的格局劃分,武家用那麼多土地也是浪費,到不如直接交給町民來居住,再把道路劃分為四間寬的小巷,八間寬的小路,十六間寬的大路等各種規格。一間是一點八米。十六間就是二十八米寬。作為主幹道用來搞雙向八架馬車並行都是毫無問題的。
春日御所遷徙也就意味著吉良義時的夫人們也要帶著孩子南下武藏國,春日山城只設留守役看護城池,奉行眾及越後的相關機構也隨之遷到江戶城重新設定,吉良義時擺出的架勢就是要入部關東賴住不走了。
比起北條家從伊豆到相模磨蹭兩代人還要直接的多,北條氏康到是想把居城遷入武藏國,只是小田原城經過三代人的建設早就成為一座天下雄城,想遷走又捨不得廢棄這麼一座老巢,可是不廢棄交給任何一個譜代家臣都不放心。就這麼拖著一直拖到吉良義時從越後殺過來。
吉良義時才不擔心春日山城被佔據,他離開時就會把二丸以上全部封閉,春日山城並不是交給任何武士,這座城市自始至終都是吉良義時的別館,留守役只是在山腳下的武士敷屋裡看守山城,就好比主人出外遠行讓家丁看房子一樣,家丁只能住在自己的小院子裡看家,不能跑到主人的臥室裡居住。
隨著吉良奉行眾陸續南下,從越後國到上野國再到武藏國的安全防衛等級提升幾個檔次,越後的留守軍勢又派出五千人坐鎮廄橋城維持這條關東大動脈的安全。河田長親擔任此次移民轉運奉行人之一,憑藉出色的內政手腕和多年曆練的豐富經驗。迅速進入自己的職位並乾的有聲有色。
另一個出色的奉行增田長盛則擔任江戶城重建奉行眾的成員之一,他需要做的是跟著調回中樞的三井虎高、伊奈忠家做文書記錄跑腿辦事的工作,據說遠在畿內的山本時幸也對江戶城的興建工作給予許多資料和意見的支援。
增田長盛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宏偉的新城建設計劃,新建的江戶城下町規劃非常龐大其中囊括的土地面積高達一萬町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