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意間向三好家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廢柴管領我們可以廢立甚至廢黜,廢柴將軍我們照樣可以廢立甚至廢黜。

這種異樣又刺耳的聲音瀰漫在三好家裡,越來越狂躁的三好家武士試圖鼓動三好長慶廢立將軍,三好家恰好就有這麼一個可以廢物利用的傀儡,平島公方足利義維和他的兒子足利義親、足利義助父子三人。

這被視作三好家對足利義輝拒絕聯姻侮辱行為的強烈回應,只是這條動議只是初步透過三好長逸、三好政康、三好康長等一門眾的支援,就在三好長慶與三好義賢這裡被推翻,下層的意志某些時候或可左右上層的決斷,通常這種下層影響上層的機會非常少,三好家瘋狂的躁動就沒有得到三好長慶的支援。

三好長慶和他的弟弟三好実休可不是滿腦子暴力的蠢材,他是三好家創造畿內霸權的英主,他非常清楚的瞭解到三好家根基薄弱的劣勢,從天文八年(1539年)三好長慶與叔叔三好宗三爭奪河內十七箇所以來,到永祿十年(1567)年,前後加起來還不夠三十年。

這不到三十年的崛起史裡的前十年處在蟄伏期,甘做細川晴元的座下猛犬撕咬敵人,到天文十八年(1549年)江口合戰才露出鋒利的獠牙返身噬主,這期間三好家在畿內是沒有多少威望可言的,中間十年是三好家勢力抬頭。又被突然躥升的足利義時當頭棒喝打的鼻青臉腫。直到永祿之初的洛中合戰實現上洛的野心。

再往後的不到十年時光裡才是三好家擴張最快的十年。可即使再強勢也不是細川家全盛時期的對手,三好長慶自問比不得細川政元,他曾為上洛盤桓在京都城外整整十年不得其入,更是一度被足利義時打的意識模糊精神失常。

細川政元廢立徵夷大將軍開啟戰國時代的大幕,火燒比叡山讓那群囂張的僧眾連屁都不敢放,下令弄死堀越公方滿門,佈置北條早雲擾亂關東的都鄙和睦體系,這威勢膽識和氣魄手腕才配稱得上半將軍。若非細川政元喜好男風任用奸佞以至於中年無子,三個養子的缺乏妥善安排以至於管領家大亂,就絕對不會有三好家冒頭的機會。

謙虛的三好長慶覺得自己不行,驕傲的三好家譜代眾不這麼認為,驚怒的畿內國人眾更加不會這麼看待,三好家越強畿內大名就越發的膽戰心驚,三好家強也就意味著畿內三國同盟一起強勢,萬一讓越前朝倉氏、近江淺井氏趁勢而起形成群魔亂舞的架勢,那時候再想抑制可就千難萬難了。

有壓力就有動力,承壓許久的六角家迅速找到若狹國武田家。丹波國波多野家以及河內畠山家,發出共同出兵討伐三好家的動議。他的提議很快就得到畿內國人眾的熱切相應,從側面表明畿內國人眾都感受到沉重的壓力,這種壓力反饋到實際行動就是新一輪三好包圍網,畿內幾家國人眾同時聯手對三好家發動進攻。

這場包圍網缺乏統一協作,只是以一系列的小規模戰爭拉開,原因在於居中聯絡的關東足利家太強勢,畿內國人眾擔心指揮權落入關東公方的手裡,進而透過各種手段迫使畿內國人眾明裡暗裡向關東將軍府順服。

沒人相信足利義輝一紙御教書就能堵住足利義時前進腳步,關東公方真的那麼聽話當年就應該留在京都做幕府的哈巴狗,由著他的性子下向東國如龍歸大海,畿內國人領主都是久經戰亂考驗的職業牆頭草,秋風未動蟬先覺的本事絲毫不差。

所謂前怕狼後怕虎想吃魚又怕刺就是這種人,擔心關東公方指揮自己幹翻三好家的餓狼,轉過臉又變成一頭猛虎三兩口吞掉自己的吉野,小心眼的畿內國人眾就奔著談不攏的方向努力使力氣,果然還就真被他們給攪合的各自為政按照自家的喜好行動。

這群畿內大名誇誇其談何等厲害,可真讓他們各自為戰沒有個挑頭的又一個個張望著都不願意充當帶頭者,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