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或者是為了更好地實施晝間進攻。”

“跟中國人打仗,必須慣於採用新的作戰方法。仗要打得無所顧忌,而且要靈活。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能麻痺大意,必須準備隨時應付突然的襲擊,不要光靠眾所周知的戰術原則去戰鬥,因為誰也不得而知中**隊會作出何種反應。面對包圍,突然襲擊和欺騙行動,說不上中**隊會有什麼反應。在許多情況下,中**隊都是靠本能的反應,而不是靠戰術原則。必須承認,他們的本能的反應,經常比軍事學院教出來的那些東西對他們還有用。乍看起來,他們採取的辦法似乎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卻經常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中**隊有一個戰術上的錯誤,但是儘管有慘痛的教訓,他們也不願意糾正這個錯誤,我指的是他們一味地相信高地的重要性。他們拚死拚活地去攻打高地,扼守高地,根本不管這塊高地是否重要。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佔領某高地在戰術上並不是有利的,但是中**隊卻理解不了這一層,拚命去奪高地,以致遭到很大損失。”

“我前面所說的,主要涉及到中**隊的步兵。儘管在戰爭中使用的技術裝備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步兵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支軍事力量,他們之所以那樣難以對付,是因為他們最能適應自然環境。天然障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在話下,他們在密林裡、沼澤溼窪地以及在沒有路的大草原活動就象在家裡一樣。他們用最簡單的就便器材就可以渡過寬闊的河流。他們到處都能修築道路,幾天的功夫,他們就可以在難以透過的沼澤地修築幾英里的木排路。冬天,他們用橫十人,縱百人的方隊到積雪的森林裡去開路,這一千人在半小時內就可以踏出路的痕跡來,然後再派一千人換班踏路,幾小時後,就出現了一條道路。而根據任何西方的標準,這一地段似乎是不能透過的。他們有無數的人力,不要任何運輸車輛,就可以在各種地形上拖運大炮和其它武器。此外,中**隊的裝備是非常適應他們的需要的。他們的汽車是最輕型的車輛,體積也很小,他們的馬匹能吃苦耐勞,不需要多少照料,他們不受輜重的拖累,使西方國家軍隊受到拖累的那些物資,他們根本就不攜帶。”…;

“中**隊步兵裝備有很好的武器。中國人和他的反坦克武器是分不開的。有時,好象每一個步兵都隨身攜帶一支反坦克槍,或掌握一門反坦克炮,他們使用反坦克武器得心應手,並且帶到各處使用。中**隊具有低伸彈道和高精度的反坦克火炮,是便於在各種戰鬥中使用的武器。”

“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隊步兵不善於調查情況,他們的偵察一般是很弱的。即使是專業的偵察分隊發揮作用也不大。原因多半是他們不願意獨立行動,另外他們也不能把偵察結果以情報形式反映出來。”

“中**隊的炮兵,象步兵一樣,也是集中使用的。步兵很少不經炮火準備就發起衝擊,但是為達成突然性,他們對短促的火力急襲是不很重視的。他們有的是火炮和炮彈,他們喜歡浪費炮彈。在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中,中**隊在每半英里的正面上,就有200門火炮 ' 注:這一數字包括重迫擊炮,但不包括火箭。 ' ,如果認為需要,可以增加到300門,但是總不會少於150門。炮火準備一般持續兩小時,炮手們得到的命令是,在整個炮火準備階段,可以消耗一至一日半用量的彈藥。另一日份的彈藥則準備用於突擊的第一階段。彈藥儲備則控制在後方。經這樣集中的射擊,薄弱的日本帝**隊陣地在短時間內就會被打得亂七八糟。重武器,特別是反坦克火炮,不久就對殘存的兵器進行射擊,不管是精心配置的,還是進入掩體的兵器,都在被打擊之列。隨後叢集計程車兵和坦克就衝入被壓制了的陣地。如果防者擁有機動的預備隊,還可以不費多大力氣恢復原態勢,但日本帝**隊一般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