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據楊慎所說,松江府四鄉之人,自農桑而外,主要便是紡紗織布。摧車蹋弓,紡線織機,率家有之。

村民入市買棉,回來交給婦女紡織,日業於此,雖六七十歲老人亦然。有夜完紗而旦成布者,謂之雞鳴布。遇到農閒之時,男婦老幼共相操作,篝燈紡織,旦夕不休。

或許,這正是小農出身的朱元璋所追求的景象:男力耕於外,女力織於內,遂至家給人足,每個人都安於眼前,一生不出鄉里,老死不相往來,如鄉野之草,自生自滅,帝國將因此綿延百世,千秋萬代

而朱遠璋的這種觀念,正是秦牧一定要打破的。

集約式的企業化生產,最重要的技術,在紡織技術方面,楊慎和宋應星都有深入的瞭解,秦牧問起,楊慎便答道:“如今松江百姓用的軋棉攪車,只須一人自搖、自踏、自喂,每天可軋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比明初提高了三倍。

彈棉開松去雜方面,主要是以木為弓,蠟絲為弦,長五尺許,上圓而銳,下方而闊,弦粗如五股線,置弓花衣中,以槌擊弦中,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數倍。”

就秦牧所知,紡織大概可分為四個程式:軋棉籽、彈棉、紡紗、織布。

而最耗工時的應該是紡紗這一道工序,要把一團團棉花紡成一根根細線,想想吧,一匹布要多少紗線才能織成。

因此他立即問道:“現在的紡車,效率如何?”

“回秦王,自黃道婆改進之後,目前民間所用的紡車,最多為四錠。織機方面,有三梭羅、五梭羅、七梭羅等不同的織機。”

楊慎說得比較簡略,不過透過他的解說,秦牧也有了大致的瞭解,對此,他肯定是不滿足的。

他對韓贊周說道:“下一期的大秦時報,刊個懸賞文告,不管是誰,只要能改進紡車,一次多紡一綻紗賞銀一千兩,多紡兩錠紗賞銀兩千兩,如此類推,不設上限。扎棉機、彈棉弓、織機三樣,但凡有重大改進的,也一率予以千兩紋銀重賞。”

韓贊周連忙應道:“奴才遵旨。”

正所謂重賞之下,心有勇夫。

秦牧就不相信了,開出如此重賞,讓整個大秦的人開動腦筋去想,就比不過一個珍妮。

在官營織造局方面,五人又商議了許久,直到似定大致的章程之後才散去。

此時已是初更時分,明月東昇,清輝滿地;

送走楊慎四人之後,秦牧站在御書房的簷下,望著滿地月色,淡淡對身後的李式說道:“李式,你說,在這月色的暗影裡,有多少暗流在湧動呢?”

“秦王,這個微臣不知,微臣只知道,夜不收最暗。”

“哈哈”秦牧朗笑幾聲,胸中鬱氣盡吐。這次有人過界了,有人過界了啊。

我可以給你言論自由,但不會容許煽動清議以謀取私利的行為。

“好了,歇著吧,有什麼新的情況隨時並報本王。”

“是,秦王。”

一陣夜風吹來,春寒料峭,嗯,就讓風再吹一陣吧,把所有的草芽都吹出來最好。

秦牧輕輕拂了一下大袖,轉身回後園,留下滿地如霜似雪的月光。

***************************

PS:這幾天老是大雨加上電閃雷鳴,遇到這種天氣就會停電,沒辦法,剛剛來電,上傳晚了,抱歉抱歉。

還有幾天就要到月底了,兄弟們手上有月票的,請投下來支援一下吧,求月票啦!。

(未完待續……)

第495章 群情鼎沸

******

前一天的朝會上,在馬唯中、沈青陽等幾十個大臣的進諫下,秦牧說句模稜兩可的話,便宣佈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