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昭節忙道:&ldo;祖母這話說的,祖母矍鑠康健,必能長命百歲的!祖父弄的這山莊自然好,但若祖母能夠住到丹葩館那邊去,叫孫媳可以晨昏時常得見,聆聽教誨,那是再好也沒有!&rdo;她之前聽淳于皇后說過紀陽長公主迫著老祈國公親手殺死外室之事,還道長公主與老祈國公此後就不好了,但現下聽著,長公主對這個丈夫倒是有情的‐‐不然,以本朝公主們受到的優待,老祈國公去世時,紀陽長公主仍舊是徐娘半老的年紀,想再嫁也不是不可能。

而長公主最終選擇了就這麼守著兩個兒子,可見那件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以長公主的為人,若非後來和好,如今這座曼徊山莊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主動提起老祈國公了。說起來倒是好笑,本來這件事情,論理最傷的還是夫妻兩個,未想老祈國公置氣之後與長公主又重歸於好,倒是祈國公把長公主傷得不輕。

長公主瞥她一眼,道:&ldo;到底出了閣不一樣,從前總聽人說你是個嬌氣的孩子,向來被家裡長輩寵著讓著,還道你是個要人哄不會哄人的,如今看來學得倒也不慢。&rdo;

&ldo;這是祖母疼孫媳,給孫媳這伺候跟前的機會。&rdo;卓昭節心下微微一動,長公主這話雖然說的不是非常的軟和,但以她的身份,這也算是認可的意思了,忙加倍殷勤道,&ldo;不怕祖父笑話,孫媳從前在家裡,因為是幼女,又是在外祖母身邊長大,確實是嬌氣的。然而常在祖母跟前聽著學著,孫媳雖然愚笨,但沾著祖母的福氣,也能僥倖學上一二。&rdo;

&ldo;好聽的話就不必多說了。&rdo;長公主漫不經心的道,&ldo;你也知道本宮的身份,本宮打小,什麼樣的奉承沒聽過?這些年下來,早就膩煩了。&rdo;

卓昭節抿嘴一笑,並不因此覺得尷尬,反而甜甜道:&ldo;祖母說的極是,是孫媳想差了。不過方才的話,也是孫女打心眼裡想說的呢。&rdo;

&ldo;本宮叫你過來陪著說話的意思,料想你也清楚。&rdo;長公主沒理她,淡淡的道,&ldo;九郎雖然是本宮的孫兒,但本宮也看不了他一輩子,他的一輩子其實還是你的。所以他若是上進能幹,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你。&rdo;

卓昭節忙道:&ldo;祖母說的極是,實際上,回門那日,孫媳的父母嫂子也這麼教誨過孫媳,孫媳也是贊成九郎用功的。&rdo;難得有這個機會和長公主解釋,卓昭節當然要不遺餘力的表示自己絕對不是一心一意勾引著寧搖碧只顧閨房之樂、不求上進的那種愚妻,&ldo;這兩日九郎開始讀書,孫媳茶水點心都只叫鸞奴送過去,使女下僕,一個也不許靠近了書房,免得打擾了他!&rdo;

使女下僕不過是順口一說,卓昭節真正表示的是她自己也是刻意避開的。

長公主微一挑眉,露出一絲滿意之色,道:&ldo;你這樣知道輕重,這很好。&rdo;

卓昭節暗鬆了口氣,心想這媳婦果然不好做。

既然把這話說開了,長公主也就放了心,緩和了臉色道:&ldo;這山莊的路難走,白日裡九郎要讀書,你一個人在丹葩館那邊無趣,左右二房裡也就他們父子兩個,你公公那邊有老人伺候,是不要你操心的,九郎的事兒呢也不必你成日都在那裡看著,得閒也可以趁著都在翠微山,和孃家多走動走動。你那祖父敏平侯,為著頤養不是長年住在這兒?平常也沒地方見。&rdo;

&ldo;謝祖母。&rdo;卓昭節忙道,&ldo;不過孫媳既然進了寧家的門,自然就是寧家人了,自是要以伺候祖母為上的。&rdo;

&ldo;本宮如今年紀大了,倒更喜歡清淨。&rdo;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