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 見《高宗實錄》有關各卷。
'31' 乾隆十三年三月舒輅奏,《高宗實錄》卷311。
'32' 《石渠餘紀》卷1《紀賑貸》。
'33' 乾隆九年三月辛丑,《高宗實錄》卷213;關於直隸賑災,據研究共用從外地“輸入”糧一百三十八萬餘石,而本地倉糧只用了十五萬石,參見魏丕信:《18世紀中國的官僚制度與荒政》(中譯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34' 王國斌:“清代的糧食騷亂”(Food Riots in the Qing Dynasty,《Journal ofAsian Studies》,1982:8)。
'35' 乾隆七年二月戊午,六月戊申,《高宗實錄》卷161,169。
'36' 乾隆七年三月辛巳,六月辛亥,《高宗實錄》卷163,169;又見《石渠餘紀》卷4《紀平糶》,乾隆三年那蘇圖疏,等。
'37' 乾隆二年六月,三年二月丁巳,《高宗實錄》卷45,63。
'38' 乾隆七年五月,《高宗實錄》卷167。
'39' 乾隆三年四月壬寅,《高宗實錄》卷67。
'40' 《皇朝文獻通考》卷36,乾隆七年諭。
'41' 乾隆五年九月己卯,《高宗實錄》卷126;《石渠餘紀》卷1《紀賑貸》。
'42' 乾隆五年六月丁亥,又見十一年八月辛巳,按,此事始於乾隆三年,《高宗實錄》卷119,273。
'43' 乾隆十年十一月江蘇,又見二年十月山西,《高宗實錄》卷253,55。
'44'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丙辰,《高宗實錄》卷555。
'45' 見朱倫瀚:“截留漕糧以充積貯札子”,《皇朝經世文編》卷29;以上參見高王凌:《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1995),
第六章。
'46' 見乾隆九年正月壬寅,二月癸酉,《高宗實錄》卷209,211。
'47' 乾隆九年正月癸巳,《高宗實錄》卷208。
'48' 分見《高宗實錄》乾隆十年六月,九月,十三年閏七月各卷。
'49' 如“大司徒”之職,其一即為“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若遇大荒,“則令鄰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徵、緩刑”,孫詔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1987,北京,246、770,參見高王凌:“中國古代的大政府”,《政府作用和角色問題的歷史考察》,海洋出版社,2002,頁10;又,當時社會上還有許多人需要救濟,如黃中堅以為:“吾觀三代盛時,以九職任萬民,自邱陵園廛漆林而外,大率盡歸於井田,……宜其民之皆有以自養。然其時即有若閒民之轉移執事待人而食者,且夫鰥寡孤獨廢疾之倫窮於天,遊惰不率教之屬窮於己,至不可勝紀也”(“限田論”)。
'50' “周禮遺人掌凡委積,巡而比之,以時頒之,制莫善也”(王昶:“癸未會試策問一道”,《皇朝經世文編》卷39);“周禮遺人之職。委積以恤艱阨。積儲之所繫綦重”(晏斯盛:“請分常平為社倉疏”,《皇朝經世文編》卷41),明確就是積儲的功能。
'51' 晏斯盛:“井地以後,惟社倉為長久規模”(“請分常平為社倉疏”)。
'52' 陳兆崙《紫竹山房文集》卷13《予告資政大夫前任廣西巡撫工部尚書衛公別傳》。
'53' 《高宗實錄》卷175,乾隆七年九月。
'54' 乾隆八年九月,《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