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仍舊告訴他,在多爾袞真誠的目光背後所隱藏的是一種無盡的虛偽。難怪那些降官們願意任多爾袞驅使,這種真誠加高官厚祿的誘惑,又豈是一般人能抵擋得住的?
一念及此,最後一絲尷尬也在李信的心底裡被掃除了,於是直言問道:“睿王殿下欲找李信,不知有何事?”
看著李信裝糊塗,多爾袞可沒心思和他繞舌頭。
“如此,本王就直說了,此前你不是派了那叫米琰的年輕人來與本王溝通嗎?不過此事慎重,本王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與李將軍親自免談,才來的穩妥,不知李將軍意下如何?”
“睿王殿下這是走不過去了,才打算與李信談上一談吧,您說是不是?”
李信指著山下的各要害處,又指了指被堵在了山裡的兩白旗大軍。
“行軍本就該出人意料,李將軍也是用兵之人,也應當感同身受,如今本王欲從此處過境,還請李將軍高抬貴手,將來回到盛京,必有厚報!”
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正如米琰與本王所言,如何?”
多爾袞顯然是心急不已,談判之初就將自己的底牌亮了出來。這倒不是他疾病亂了分寸,而是他自有判斷,並篤定李信作為一個極為理性之人,絕對不會提出他無法做到的條件。
豈料李信竟漠然不語,良久才道:“李信知道睿王殿下回盛京意欲何為,何不開啟天窗說亮話?”
多爾袞眉頭一跳,心頭卻是一驚,不詳的預感也終於得到了證實,李信果然已經知道皇太極駕崩的訊息。此前多爾袞僅僅是懷疑,如今聽他言之鑿鑿,居然大有知曉內情的架勢。不過語焉不詳,沒準也是試探使詐,所以多爾袞便也跟著雲山霧罩。
“回京自然是急事,李將軍行個方便,本王自然也不會虧待了李將軍!”
李信卻道:“口說無憑!”
多爾袞愕然,真沒想到李信還是個斤斤計較的人,失笑道:“如何,若是信不過本王,本王便給你簽字畫押也無妨!”
李信聞言似乎吃了一驚下意識的反問道:“簽字畫押?”
多爾袞的話鋒卻是一變:“若是不成,本王也只有兵戎相見了,我大清與明朝本就是交戰死敵,本王的兩白旗精銳可絕不會手軟!”
“真真是滑稽,八旗軍的確是厲害,也的確是心狠手辣,可曾見過與我大明軍約到一起好好商量的?”李信對多爾袞的話大不以為然,也緊跟著語氣強硬起來。
“既然睿王殿下準備開打,咱們也不必在談了,李信告辭,咱們戰場上兵戎相見分出個勝負吧!”
李信言畢轉身就走,將多爾袞急的火急火燎,卻不能張嘴再叫他回來。本來是想威逼利誘,沒想到卻弄巧成拙,但也讓多爾袞瞭解到了李信的真實意圖。李信並不是急於與之談判,甚至在有意的拖延時間,而且他還有八成的把握知道皇太極駕崩的訊息,如此多爾袞得出了一個令他毛骨悚然的結論。
李信就是要拖延時間,好讓他無緣回盛京爭奪皇位,至於盛京城中的濟爾哈朗和皇太極的幾個年幼的兒子,又有幾個是他多爾袞的對手?遏制了自己這個最大的威脅,才是他的最終目的,難道此前的談判都是煙幕不成?
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中計
多爾袞回去之後李信居然派了人來,告知他若是想透過只許他帶著百人馬隊經弘螺山渡女兒河小淩河一線返回盛京。這條路線崎嶇曲折並不好走,但是即使李信的提議是真的他也不能答應。
沒了大軍,只帶著百十騎兵的多爾袞和單身匹馬回去也沒甚區別,沒有半點助力,面對城中兩黃旗的威脅,沒有必勝的把握。不過多爾袞卻出人意料的答應了。
“回去告訴李將軍,本王同意了,還請貴方從一個時辰後就撤開人馬,如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