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品級就不能太高。
如陳正匯為文官之首,東海長史,卻也只有正六品,從六品也只有一人,為剛剛來投東海,被趙瑜任命為東海學政的盧明德,他是太宗朝宰相盧多遜之後,當年盧多遜被貶朱崖,在水南村開枝散葉,留下的一脈便是他的先人。各曹郎中,比朝中地各部郎中低一級,為正七品,而各縣知縣按所轄戶數當個正七品綽綽有餘,但為了便於長史府指揮,也只能定位為正八品。再其下,各縣主簿、縣丞、縣尉的品級也都在九品上下。比起同列的武官,確要低上許多。
當然,除了官職之外,文官還有散官官階,也都是模仿宋制。而這個散官官階,就是為了讓正官官品無法提高的文官,有晉升的餘地,同時也可以讓一些老資格的文官,能籍此得到比較高的品級。比如馬林溪,正官工曹郎中為正七品,而中散大夫則是正五品,還在陳正匯之上。若不是這樣做,他這個官迷,要是知道他的正官的品級甚至比判軍器監地鄧肯還低,肯定會暴跳如雷。
不過經過趙瑜、趙文、陳正匯三人討論後的文武官制,絕大部分的安排都比較合理。計算過資歷、功勞,由考慮了各人的能力、才學,才把他們放在合適的地方。官制初定,大頭領們經過數天的討價還價,各自滿意而歸。趙瑜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有了大頭領們的支援,向下推行也就不會有太大阻礙。
五月初六,端午之後,外派將領們各自回島,而趙瑜下令在義學中挑選畢業生,又開始考核舊日處理政務的管事們,同時接連會見來島的外來士子,判斷他們地能力,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東海地官職。此日之後,東海建官立制的訊息不脛而走,傳到外界,從福建、兩浙、兩廣等沿海各路趕來投奔臺灣地人才也越來越多。
整個五月和六月,趙瑜都在忙碌中度過。每日接見的外客不斷,其中雖偶有英才,但大部分還是些無才無能的投機者。不過趙瑜也沒有把他們逐離,而是好酒好肉的把他們安頓下來,禮賢下士名聲是培養出來的,沒有這些馬骨,真正的千里馬也不會投奔東海。
而陳正匯也在忙碌著長史府的籌備工作,從趙瑜那裡送來的名單,他都要一個個的面會,好決定他們到底適合什麼工作。同時,各職司的制度、法令都由他一人來把關,雖然可以沿襲大宋制度,但東海畢竟有許多與大宋相異的地方,那些法令敕文也不能直接照抄,都要一條條的審定。
至於趙文,更是焦頭爛額。雖然武將官職不必多加更動,但給頭領們確定軍銜的工作卻讓他頭痛不已,每天上門說情的、送禮的、表功的、哭訴的,絡繹不絕,為了躲這些人,他已經有近一個多月沒敢回家。
七月初,童貫的密使再次來到島上。這次來的不是童福,而是另外一個親信。這人來得趾高氣昂,趙瑜也知道他為什麼能如此高傲,這是童貫在借勢逼他儘快上表:就在六月中,兩浙、福建幾乎同時開始徵募新兵,設立新的水軍。而衢山、湄嶼的商路也在官府的重壓下,日漸萎縮。兩地的商稅收入,直接減少近半。而更讓趙瑜不快的,是杭、明、泉、廣幾個市舶司同時發令,所有出自的東海商品,如玻璃、香精、白糖等物都如香藥例,統一禁榷,由市舶司平價和買,也就是強行收購。
不過趙瑜也不是好招惹的,三支艦隊連番出動,幾十艘戰船在大宋諸海港之外巡遊。封鎖了四大市舶司的港口。不論是大宋還是大食的商船統統都被東海的艦隊截下,被逼著前往衢山和湄嶼交易。當然趙瑜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沒有學著大宋的官吏進行和買,而是用正常價格收購。就算那些海商有怨言,也很難怪到趙瑜頭上。
而童貫的特使被趙瑜派人從一艘戰船轉到另一艘戰船,半個月的時間,從臺灣到福建,又從福建到兩廣,還在海上經歷了兩場颱風,直被嚇得魂飛魄散,不過到最後,趙瑜也給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