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版的《山丘》更加波瀾壯闊,也更加感人深刻。
不過像李智這樣的年輕人,聽了完整編曲版的《山丘》後,還是覺得《平凡之路》更打動他們。
李智甚至在音樂區發帖,希望Beyond唱片能為林在山出《平凡之路》的單曲CD,他覺得《平凡之路》的單曲CD對林在山來說,也是對他們這些支援林在山的樂迷來說,更具有紀念意義。
林在山這天晚上回家後,瀏覽論壇的音樂討論區,發現有很多東藝大的學生都發帖支援了這首《平凡之路》。
也有很多唱衰《平凡之路》的帖子,可能是專業人士發的,在講這首《平凡之路》的各種缺點,還有人在大放闕詞,說林在山已經走上了一條“平凡之路”,江郎才盡了。
對於這樣的帖子,林在山只是一笑了之,根本不去浪費時間回覆和討論。
在十點半的時候,一個暱稱叫“金箍棒”的註冊使用者,在音樂討論區發了一個很特別的帖子,是在對比著評價《山丘》與《平凡之路》這兩首歌。
這個“金箍棒”看他分析的角度,不太像音樂圈的專業人士,或者是他故意沒露出專業人士的身份,他是純從兩首歌的歌詞在分析這兩首歌的境界。
林在山將金箍棒的這個帖子從頭讀到了尾,覺得這人寫的評論,相當到位,他甚至懷疑這是白鴿開小號寫的。
在這個帖子的一開篇,金箍棒就用質疑的口氣寫出了:“這兩首歌根本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平凡之路》是一箇中二少年在假裝成熟,而《山丘》則是一個老者在回首人生。”
之後金箍棒從《平凡之路》的歌詞先下手,給眾人分析:“‘易碎、驕傲、沸騰、不安’——用這些詞來形容自己的,多是年輕人。只有年輕人才有這樣起伏的情緒,擁有這樣的激情。‘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這是典型的中二青年在假裝成熟時才會說的話。他強調的是自己曾經擁有的成績、物質,強調的是這種擁有和失去的落差,以及在這種落差中自己的迷茫。”
“後面野草野花指代平凡的人,大量使用‘一切、永遠、無邊、無法、絕望、整個’這種年輕人的詞彙。這種詞兒的特點就是大而空,沒什麼具體的形象。可以說,這首歌給人整體的感覺就是大而空的,雖然他試圖去描寫一個追求平凡的人,然而平凡卻是不需要追求的,因為我們都是平凡之人。”
“‘當你仍然~還在幻想~你的明天~via~via~’——這種歌詞的對比會造成攻擊,覺得別人是孩子而自己已經成熟,這是中二病的典型症狀。這首歌其他的部分大概類似,都脫不出這個認識層次。總體來說,這首歌表達自己滄桑的方式,就是在強調自己的擁有和失去,因為他最在意的正是這種失去,他認為只有擁有一切再失去,才是對一個人刺激最大的。”
“林在山在唱這首《平凡之路》時,不知道你們聽沒聽出來,他這不是唱給自己的歌,至少不是唱給現在的他的歌。我茲以為這是林在山唱給年輕時的他,以及那些年輕的朋友們聽的歌。就像他自己說的,這首歌是在祭奠他的過去。他在用平凡的歌聲,和年輕的朋友們一同共勉。”
“可能在年輕時候的他眼裡,最牛的成就是‘擁有一切’。但在《山丘》中我們能聽到,那不過是一座一座山丘而已,失去又如何?不過是再去翻下一座罷了。茲以為,《山丘》才是如今的林在山的人生閱歷所現,這才是他唱給現在的自己的歌。”
“看看《平凡之路》中林在山的用詞:易碎、驕傲、沸騰、不安……再看看《山丘》中林在山的用詞:輕輕、淡淡、無知、羞恥、喋喋不休……聯絡著前後的歌句,仔細的品讀一下這些用詞的差別,我們就能感受到這兩首在人生閱歷上的差距了。”
“‘也許我們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