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作用都是把一個孩子變成人,慢慢地把他們同化,慢慢地把他們規則化,慢慢地讓他們融入社會,失去自己的靈魂,變成一個和大家一樣的人。

《星》:你覺得這樣是悲劇嗎?

張:不見得。因為你要生活。作為記者,你可能每天都要去做採訪;正如我作為導演,必須很認真地回答你的問題。就像剛才玩摩托過山車一樣,明明知道很驚險,會讓人懼怕,但你還是想去體驗。人生就是這樣,明明知道我們要死,卻還是需要變成一個人去奮鬥。

《星》:你說這部電影是兒童演的電影,這等於說它是兒童片嗎?

張:什麼是兒童片?我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我一直不想把一個電影分成藝術片還是商業片,兒童片還是成人片,因為我喜歡越界的電影。

有人說“我看不懂這部電影”,不懂就要思考,如果不思考怎麼能懂?內地的教育習慣和思維習慣,讓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希望導演給出一個明確的主題,就像上小學的時候總結課文中心思想一樣。然而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偉大的作品,不能僅僅只說一件事情,它應該是寬泛的、涵蓋了多方面的東西。《看上去很美》裡有教育問題,有成長問題,有個人獨立問題,有關於自由的問題,有關於規定的問題,有人的成長,裡面既有喜劇,也有悲劇,它是複雜的,有很多層次的。

《星》:你希望觀眾能看到這裡面的不同層次。

張:對。我希望大家能夠真正地進入我的電影,而不只是像看大片一樣簡單地去看。大片往往只帶來一些視覺享受。這一屆的奧斯卡已經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大片全部靠邊站。原因在於它們僅僅有那些視覺上的東西,層次很少。為什麼像《斷臂山》、《撞車》這種電影能夠獲得觀眾的喜愛呢?因為它們豐富,它們講的不止是一個問題。

《星》:我覺得你的電影在故事背後內涵也非常豐富,我想知道除去你自己親自編輯的電影以外,你是如何選擇一個劇本,你選擇劇本的要求是什麼?

張:首先要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再一個,在這個故事當中我們能真正看到人性的內涵,和人性的閃光點,這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

《星》::你覺得將王小波的小說拍成電影,最難的地方是什麼?

張:他的文學性太強了,我在和他合作《東宮西宮》的時候,實際上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他是一個小說家,那個時候我跟他們見面是因為我當時在準備《東宮西宮》劇本的時候,是一個加拿大人介紹我認識他們夫妻倆,是因為當時知道他們是搞同性戀研究的,而且他們寫過一本書,叫《他們的世界》,那是一個報告文學,相當於報告文學,一個調查報告那樣的一本書。我第一次和他們見面的時候,那時候我告訴他們,我們在準備這個電影,李銀河向我推薦,說你還不如讓小波來寫這個電影,當時我們開始工作,我們開始工作了之後,有一天王曉波送給我一本書,那個是香港出版的《黃金時代》,當時香港起了一個特別奇怪的名字,叫《王二*史》,我碰著那個小說嚇了一大跳,我沒有想到和這麼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合作,我也感到很幸福的是,王曉波這一生寫的唯一一部電影作品是和我合作的。所以他的小說實際上改編成電影難度挺大的,因為他的文學性太強。

張元 飽滿的靈魂和感情(5)

關於張元

張元,被稱作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拍過很多被稱作關注邊緣人物的電影,比如《北京雜種》、比如《東宮西宮》,但這些電影在國內都被禁播。後來張元繼續拍電影,《過年回家》、《我愛你》、《綠茶》等終於不再被禁播,而現在的《看上去很美》更是開始鋪天蓋地的上映了。

少時的張元體質羸弱,曾經很長時間因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