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較也不能跟一個快死的人計較,想到李順承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寧所長點點頭:“上來吧,上來說。”
…………………………………
ps:名次掉很快,現在的排名岌岌可危,提前更新,求推薦、收藏、點選!
第八十二章 登門賠罪
柳下只是一個鎮,鎮上居民卻是名副其實的城裡人。
小巷子裡,家家戶戶升爐子,搖搖扇子,藍色青煙飄老遠。老人提著菜籃子走走看看,小孩跟在後面嬉笑打鬧,擁有百年曆史的魚湯麵館裡坐滿吃早飯的人。
磨剪刀的、修鞋的、補鍋的、彈棉花的、修理鐘錶的、修鋼筆的、畫遺像的、澡堂子裡修腳的,剃頭挑子一頭熱,守在挑子邊給人剃頭刮鬍子掏耳朵的……
電影裡能看到的各種營生,這裡幾乎全有。
再加上石板街兩側那一棟棟民國乃至清朝老建築,身臨其境,能讓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底蘊。
相比之下,良莊的城鎮居民,只是擁有非農戶口的農民。
所以一直以來,良莊人稱呼柳下人為“街上人”,稱來柳下為“上街”。柳下鎮上的老居民,則稱呼良莊人為“鄉下人”,稱呼去良莊為“下鄉”。
事實上不光良莊是“鄉下”,對柳下鎮人而言現在的縣城新庵早年一樣是“鄉下”。
寧所長是土生土長的柳下人,如假包換的“街上人”。
喝茶用的是紫砂壺,辦公桌玻璃臺板下,壓著好幾張參加新庵縣乃至安樂市書法比賽領獎時的照片。
牆上掛著一幅裱過的字,龍飛鳳舞。落款是他名字,紅色印戳好幾個,方的圓的長的,搞不清楚以為出自哪位書法大師之手,以為這幅字有多值錢呢
有文化,有格調,坐在他面前感覺自己像個土包子。
可是這麼一個有文化人有格調的人,說起話卻咄咄逼人。
“韓特派,照理說你剛上任,不該談這些不愉快的事,但良莊治安聯防隊搞得實在太過分。無法無天,為所欲為,其行為不是違規是違法,影響惡劣。局領導很生氣,鎮領導大發雷霆,問我柳下什麼時候歸良莊管了,新庵什麼時候併入思崗了?
你今天要是不來,過兩天我也要去。不光所裡去,刑警隊一起去。一幫聯防隊員,反了他們了,誰賦予他抓人的權力,還異地抓捕。涉嫌綁架,勒索,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我就不信治不了他們,不拘幾個對不起這身警服!“
人的名,樹的影。
柳下人不知道思崗的縣…委書記姓甚名誰(事實上許多思崗人也不知道),多少聽說過良莊鄉黨委書記的事蹟,老盧在河對岸,你們敢去嗎?
吹牛不打草稿,真當我是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不過理在你這邊,並且你們柳下真不能得罪。
柳下人可以不去良莊,除了走親戚平時也極少去,但良莊人不可能不來柳下。
一是多少年的習慣,二是柳下交通便利,去東海,去江南,去江城,全要來這坐車。
三是柳下招商引資力度大,經濟建設搞得好,省道和通往新庵的公路兩側有好多三資企業,許多良莊青年在這邊上班,也有許多良莊人在這邊做小生意。
派出所長官不大權不小,而且他們鎮領導對良莊也很不爽,關係搞太僵會很麻煩。
比如不許企業招收良莊的工人,又比如專查良莊的機動車輛。
如果夠狠,甚至可以打著施工的幌子,把柳下河大橋這邊封起來,反正我不要去你那兒,反正那又不是什麼國道省道,合理合法,看你急不急。
良莊想把經濟搞上去,靠四十多公里外的思崗沒用,只有發揮靠近柳下的區位優勢。
昨晚黨政工作會議上,焦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