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人,朱平安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文一武的出身,身為翰林的張煌言雖然也通曉兵事,但在臨機決斷上卻有一些遲疑和猶豫,因此作為參謀使用綽綽有餘,身為一軍主將卻是有些欠缺。
張名振目前雖是武將,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讀書人。身上還有一些東林黨人的痕跡,他能來到山東,張繼祖在其中居功不小。早年間,他遊歷京師,被曹化淳引為上賓。遊歷鳳陽,又和張繼祖結為莫逆之交。其人果敢英武,投筆從戎,卻是難得的將才。
軍機處屬於初創,閣員沒有品級,但其重要性和權柄之重不言而喻,更有朱平安和盧向昇壓陣,所以也等於是山東目前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因此,張煌言和張名振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後輩入選,雖然在山東將領中頗有微詞,卻沒有人敢於直接反對。
原本在大順軍進攻山海關之時,山東軍中便有不少將領建議朱平安,可從海陸偷偷奔襲至山海關外海。等到吳三桂、清軍和大順軍拼個你死我活、精疲力竭的時候,突然殺出,必然可以斬獲無數,重創三家。
但張煌言和張名振卻是提出了反對意見。以水師攜帶陸師,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或許的確可以斬獲不少。但此戰卻是毫無意義,等於是山東軍白白奔襲千里,卻是拿不到什麼有實際意義的戰果。
原因有三:其一,一旦滿清參戰,此戰李自成便是勝算甚微,清軍多為騎兵,而山東軍多為陸師,清軍和吳三桂據守山海關,山東軍除了以炮火覆蓋,便別無良策。但炮火轟擊之後,想要透過攻堅戰拿下山海關卻是勢比登天。其二,就算拿下山海關,關內關外都是強敵,山東軍卻是隻能困守孤城,白白消耗錢糧和兵力;其三,集結在山海關的是大順軍的精銳和滿清的精銳共計二十萬人,還沒算上吳三桂的兵馬,山東軍需要出動多少人馬才能重創他們。抑或是與大順聯合,共拒滿清八旗?不太現實!大順和大明目前有毀國米滅家只恨,要是在這個時機和李自成聯手,恐怕便會遭到南京方面的口誅筆伐。
綜合來說,出兵山海關,實在是極不妥當啊!沒有任何的意義!
張煌言和張名振的據理力爭,駁斥倒了所有要求出兵北上的將領,也使得兩個人在山東軍內部聲名大噪。也讓朱平安對他們兩人推崇備至。
孫傳庭出兵進入河南之後,朱平安本有機會進入京畿一帶,但這樣一來,勢必要和大順軍留守的牛金星、劉芳亮部決一死戰。就算拿下北京城,損耗恐怕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況且,這又是義興皇帝朱慈烺絕對不願意看到的,就在孫傳庭誓師出發的時候,他已經派人前來山東傳旨,命令朱平安所部只能進入河南協助孫傳庭,不得擅自向京畿一帶發動攻勢。
如此以來,朱平安也懶得妄作小人,索性便按兵不動,只是派嶽錦峰所部按部就班的進入河南以北,策應孫傳庭北上,和許定國的兵馬隔著在蘭封一線隔河對峙。
在這種情勢下,朱平安整合了內部的意見,開始將眼光投向關外。
關於在關外的佈局,其實早在李定國兵進皮島、朝鮮之前便已經開始。大批的軍情處密探在原先朝廷諜探司參與下來的情報人員的配合下,進入滿清的轄地蒐集情報。
多爾袞帶領八旗大軍傾巢而出,奔赴山海關之後。攝政王之一的濟爾哈朗留守盛京,負責看守八旗的老巢,在義州一帶便集結了將近四萬人的兵馬,但這其中卻是隻有一萬多的八旗精銳,其餘的都是蒙古部落的聯軍和漢軍八旗的兵馬。
莊妃大玉兒和濟爾哈朗等留守重臣也深知關外對於滿清的重大意義,因此也將八旗再次動員,抽調十四歲以上的所有男丁入伍,集結起一支五萬餘人的後備軍,以備不時之需。
朱平安想要做的,便是展開針對關外滿清國土的試探性進攻。李定國在朝鮮目前共有兩萬的兵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