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便找來鄭玄,給他闡述了呂布眼裡的新五德。呂布費盡口舌,終於讓鄭玄領悟到一個嶄新的學說。

朝會上,鄭玄開始闡述他的新學說:“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生相剋,缺一不可,自古以來,王朝的更替也正是緣於此,正因為舊的王朝失去了五德中的某一種‘德’,使得天下的五德無法正常的執行,才會被新的王朝所代替,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他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並且這種‘德’重新扶上他應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迴圈。”

御史大夫田豐、尚書令董昭早跟鄭玄對好呂布授意好的臺詞。

御史大夫田豐搶前一步,疑問道:“五行相生相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個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黃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迴圈往復,朝代便興亡絕續,我等皆知此理,但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它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此論甚為新穎,請康成公詳加闡述之!”

司徒鄭玄早就跟呂布對新五德討論清楚了,便胸有成竹地答道:“劉向、劉歆父子根據《周易?說卦》中‘帝出乎震’ 一語,按照五行相生原理重新排列古史次序,太昊伏羲是木德;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於是炎帝就是火德;接下來火生土,黃帝就是土德;少昊以金德承土,以此推論下去,顓頊帝以水德承金,帝嚳木德承水、唐堯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成湯水德,到了周武王的時候,水生木,於是周代就是木德,劉向父子因秦朝暴政只有兩世,忽略不計,以此推論,大漢繼承的是周代,木生火,於是大漢就是火德了。

劉向父子認為王朝之間的更替不是相剋的關係,而是相生的關係,不再是新德勝舊德,應該是舊德生新德,劉向父子之論沿襲至今,諸位以為如何?”

鄭玄見眾人皆點頭稱是,便冷聲道:“秦雖殘暴不仁,卻有一統六國建立大一統帝國之功,我們大漢是直接從秦朝繼承國土而來,安能忽略不計。”

下面的世家大臣都是經學傳家,自然對這五德始終說非常看重,便紛紛問道:“鄭司徒,以您之見,該如何推論出我們大漢是屬於五德中的那一德?”

鄭玄嚴肅地說道:“世人都只知五德終始,五行相生相剋,卻忘記了先人說過的‘君子配五德’,何為‘配五德’?那是說真正的君子是在‘五德’之外,又可把握五德,並且因為深明五德的生生不息,而與五德物我合一。每個朝代皆有五德,失去一德,使得天下五德無法正常執行,所以才被新王朝所取代,而新王朝之所以可以代替舊王朝,就是因為他得到了舊王朝丟失的那一種‘德’。並且這種‘德’重新扶上他應有的位置,使得五德再一次的正常迴圈,這君子配五德就是說君子可以掌控五德,讓五德正常迴圈。

以本公推之,何為五德,乃文儒為火德。農桑為土德,商賈為水德,軍旅為金德,百工為木德。

秦始皇焚書坑儒,便失去了火德,又窮兵黷武,濫徵農夫,農夫忍受不了秦朝暴政,揭竿而起。農民無法耕種,暴秦又失了土德,高祖終得天下,便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使得天下百姓有地可耕,正因如此,高祖便得了土德,然而前朝推崇黃老之術。不重儒學,即便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亦使火德有虧,遂有王莽之亂,而我大漢自光武中興以來定都洛陽,又以經學世家輔佐朝政,得儒家經學世家支援,火德盈滿。”

田豐又問道:“天下文儒皆為火德。農桑為土德,皆有道理,只是不知道康成公如何解說其他三德?”

鄭玄本來想說這不是我的傑作,這全是大司馬的創想,但他跟呂布之前商議過。呂布在世家經學界毫無地位,只能由鄭玄來說:“商賈如流水,居無定所,唯利是圖,見利而上,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