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史系關注不多的領域, 但在耶魯, 這些都是傳統的優勢學科, 有資深的教授和傑出的研究, 其中藝術史更是大熱門。
我圈定了六門課, 打算在前兩週光顧一下, 其中就有藝術史和音樂史兩門非常受歡迎的課。 我想校方可能認為無論學生以後從事什麼職業, 對藝術的瞭解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必備的基本素養, 所以這些課都不限制人數, 在禮堂般的大教室裡轟轟烈烈地上。 教授也都是重量級的大人物, 一位86歲高齡, 另一位也年過70。 他們的經歷就是活生生的歷史, 由他們來講歷史自然更有厚重感和說服力, 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兩門課。
等買到第三門課的時候, 我發現教授變成了上帝, 學生都眼巴巴地期待成為他的選民。 因為討論型的小課是限制人數的, 不是誰想買就能買。 比如有個專案叫 “大戰略” 課程, 這是個案例型的討論課, 由耶魯最著名的幾位教授聯合開設, 內容是研究世界幾千年歷史上的領袖人物所做出的偉大的決策。 如此振奮人心的課程, 對於雄心勃勃的耶魯學子來說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入選的難度跟當初考進耶魯的難度差不多。 還有些口碑好的大牌教授開的課也要透過競爭才能去聽課, 比如上中國現當代史的史景遷教授, 他的課總是能吸引很多人旁聽。 這門課開在耶魯法學院的大廳裡, 每次都座無虛席, 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也不少。 很難說那麼多人都對中國的歷史有興趣, 但他寫歷史的觀點非常合耶魯人的口味。 他強調個人可以改變歷史, 而耶魯要培養的正是改變歷史的人, 所以大家都很樂意聽他講講中國歷史上那些了不起的大人物。 他的討論課總是毫不客氣地從課堂上請走很多慕名而來的好學者。
我剛去的時候心裡很有意見, 覺得大牌教授怎麼一點大家風範都沒有, 人家如此好學來旁聽, 這在中國, 老師要受寵若驚地挽留, 他怎麼可以生硬地拒絕。 後來我才體會到, 耶魯討論課的設計是完全為學生考慮的, 限制人數才能到達有效進行討論的目的。 這種課節奏很快, 學生課前要做許多工作: 大量的閱讀、 思考、 為發言做準備。 課上學生反應的速度也很快, 大家都要對討論的問題有所貢獻, 一起讓探索更深入。 如果老師允許很多旁聽生在場, 勢必影響選課學生髮言的機會和時間。 如果禁止旁聽生髮言, 不但是一種歧視, 也會失去上課的意義。
所以看上去有 “海量” 的課程可以選擇, 其實也未必一切如你所願。 當然, 事在人為, 如果下定決心要上一門課, 就要在買課期使出渾身解數讓“上帝” 選中你。 哲學系有一門課專門面向大一新生—— “生活”, 課程介紹上說得很明白, 僅限18人。 這門課探討生活的意義、 人生大事、 愛情、 友情、 工作……全部囊括, 精選各派哲學家對人生主題的看法, 在課堂裡和大家一起集中探索、 思考。 我夢想著在耶魯哲學教授的引領下和先哲們對話, 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 價值觀, 所以決定去聽聽。
我早早地來到教室, 環視了一下到場的人數, 心裡就開始打鼓了, 離上課還有20分鐘就已經滿員了, 我又不是大一新生, 估計要碰釘子了。 反正來都來了, 聽一節也罷, 這麼想我反而覺得自在了。 不停地有人進來, 最後來的是老師, 他照例說了些課程的計劃要求, 然後就開始強調人數的問題, 他宣佈手上的選課名單裡已經有17個人, 這意味著還有最後一個幸運兒可以留下。 他說, 我不喜歡趕人走, 所以你們還是考慮一下自己走吧。 話一落地, 有個傢伙就拎包走了。 我不喜歡被趕的滋味, 但那天不知道著了什麼魔, 就想死皮賴臉地留下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