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集團”這個日後非常流行的詞彙從廣州傳播開來,彷彿是厲害的企業才能專用的,實際上在英語的翻譯中,集團和總公司、總廠基本沒有任何差別。

不管怎麼說,某某總廠、總公司都已經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人們想象中的總廠基本是那些風光不再的國營大廠,技術落後,人員繁多。

時代變化的就是這麼快,幾年前還風光無限的國營大廠在1989年終於遭遇了第一次的寒冬,而在1990年,他們的情況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轉。

旗山的企業就在這種大浪潮下陸續開始改變,首先在內部進行大範圍的重組,為了後續的兼併做準備,為了長遠的發展做準備。

這個時候,旗山食品總廠改組成了旗珍集團,由楊建林擔任董事長,旗下有旗牌食品公司、香港珍記國際食品公司、冠生園食品公司、

樂百氏食品公司、廣州維珍食品公司、中華啤酒公司、旗河酒業公司,並且將廣州糖果總廠、長江市冷飲總廠和淞州冠生園的一些小廠改組成廣州多美滋食品公司、淞州美汁源公司。

旗牌食品公司的營業範圍從原有的火tuǐ腸、肉製品罐頭擴張到了食用油、醬油,雖然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但他們正在加快一口氣將淮海醬油廠和寧州、淮海市的糧油加工總廠都拿下來。

楊少宗是一個很會搞事的人,為了做好冠生園的品牌,他優先將寧州冠生園、長江市冠生園和廣陵市冠生園三家不大不小的月餅糕點廠拿了下來,優先結束在華東地區的冠生園品牌之爭,同時請省委領導和淞州市委派人去首都談一談,將冠生園品牌在工商總局確定下來是隻有旗珍集團持有。

至於中華啤酒公司這絕對屬於一個意外,楊少宗總覺得〖中〗國啤酒產業的地方sè彩過於濃烈,如果要執行一家全國xìng的啤酒品牌,最好還是要有明顯〖中〗國民族企業的sè彩。

他和方石、楊建林等人一起想了幾個名字,即便只是啤酒公司的名字,還不是啤酒品牌的名字,他們就huā費了很大的力氣,最後,楊建林說是註冊一下“中華”看看。

結果還真的就méng對了,居然就沒有這樣的公司註冊過。

旗珍集團的風格就是這樣,這個風格是楊少宗注入的,大家也都很認同,那就是每一家子公司都要能代表一個食品行業的子領域,要有專一xìng,這就意味著旗珍啤酒公司這樣的子公司名稱絕對不是旗珍集團想要的。

中華啤酒公司成立了,旗下只有一家旗山啤酒廠,正在談的地方啤酒廠則有十幾家,縣一級的最多,真正能稱得上地區xìng的則有長江英華啤酒廠、淮海琵琶湖啤酒廠、寧州力生啤酒廠、淮山象山啤酒廠,但是,楊少宗盯準的品牌是瀋陽雪huā啤酒廠。

相比之下,雪huā這個品牌更具有在全國營銷的潛力,而且,雪huā啤酒的品質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在很長時間,雪huā啤酒都是一種特殊的特供啤酒,主要用於出口國外,85年之後才開始真正的出現在瀋陽地方市場上。

香港華潤集團介入內地啤酒市場後,首選收購了雪huā,恰恰是因為雪huā啤再是當時香港市場上少數有一定知名度的國產啤酒,而且正好是由華潤集團代理銷售的。

楊少宗決定先下手為強。

旗山食品總廠改組成旗珍集團的同時,中旗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其他產業也在迅速重組,中旗置地和中旗礦業重組成中旗集團,並在香港設立了一家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實際上,這家中旗國際投資公司在整個1忱年都只有三個職工,一個是宋方舟兼任中旗國際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另外是馬太幫忙介紹的兩個香港金融從業人員,能力和從業資歷都不高,他們的工作也就是聽楊少宗安排在香港期貨市場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