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生蛋白質凝固,造成積食,也就是消化不良。
蘭姨在後面給她解釋:“那個不是吃的,那兩樣都是大紅色,顯得喜氣。螃蟹的意思是八方來財,石榴多子,擺在一起,就是富貴多子之意。”
入席之後,戲班老闆捧著摺子上來,太后點了一出《天官賜福》,皇上點了一出《金印記》,接下來皇后和張賢妃各點了一出。輪到太子和太子妃時,兩個人都搖頭婉拒,不是講客氣,而是他倆都對聽戲沒什麼興趣。
宴畢,宮婢們送上紫蘇葉湯,這是用來洗手的,俞宛秋以前在沈府就用過,對除掉螃蟹的腥味的確效果顯著。
酒菜撤下後,宮女們端來了茶點和水果,其中有幾樣是中秋節必備的:毛豆技、芋頭、花生、蘿蔔、鮮藕、西瓜。所有的水果,如果是必須切開的,如西瓜,全都切成蓮花瓣形,參差錯落。
在皇上的御座之前,擺了一張大八仙桌,上面放了個特大月餅,俞宛秋目測了一下,直徑過了兩尺,再看厚度,只怕有幾十斤重。四周點綴著雞冠花,又不知是什麼講究,但看雞冠花那喜慶的紅色,也差不多能猜到了。
到酉時,點心撤去,再次端上酒菜,儘管水6畢陳,盡是名廚烹製的美味佳餚,奈何根本不餓,點心裝了一肚子,都只是淺嘗輒止。
等到月亮升起,一個重要的儀式開始了,那便是祭月。
祭月自然是露天舉行,太監宮女們在慈恩殿前面的院子裡擺上香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頭和藕等食物,和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因為月屬陰,祭月只有婦女拜,男子不拜。
香案前立著兩丈高的“神馬”,又稱“月光馬”,紅紙裁就,上繪太陰星君,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藻彩精緻,金碧輝煌,等祭月上香後,再把神馬和千張、紙元寶等一起焚去。
祭月完畢,宮人將月餅切作若干塊,席上每人象徵性地嚐了一口,這叫吃“吃團圓餅”。
本來按照江南習俗,這天晚上應該出遊賞月觀燈,孃家在城裡的女子回家陪父母坐一會,當晚返回,這叫“走月亮”,或“踏月”。但作為宮眷,是不可能輕易出宮的,何況又是戰時,為安全故,也不能隨便出去。
為了慰籍這些幽閉深宮的女人,皇上特地下令,沿著太后的慈懿宮一直到鳳儀門,讓工匠佈置出了一條花燈街,上面掛著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比俞宛秋在靖蘭城元夜燈節上看到的燈精緻講究得多。
有的花燈下還掛著泥土燒成的蟾兔,大小形狀各異,有騎虎的,有騎驢的,有默坐的,還有衣冠楚楚張蓋乘車儼如王侯的,大到尺許,小的只有拇指般大小,倒也惟妙惟肖。俞宛秋取下好幾個,準備拿到東宮的多寶格上擺成一排。
因為燈街上盡是宮裡的女眷,其中多為皇帝的女人,趙佑熙雖然很想陪著妻子賞玩,最後還是忍住了,留在座位上跟太后、皇上一起吃酒看戲。
堯兒跟著鬧和了一陣也睡著了,俞宛秋打蘭姨和乳孃陪著他先回東宮去睡,自己準備再等會就跟夫君一起退場。
估摸著快到亥時了,俞宛秋叫來茗香,讓她去找小福子。
站在一盞玉兔燈下等了一會兒,沒等來小福子,卻等來了聶尚宮。
鑑於她是奶奶級的人物,俞宛秋不敢以主子自居,迎上去見禮,聶懷袖笑眯眯地說:“太子殿下喝醉了,今晚恐怕不能回東宮了。”
“喝醉了?我叫人攙他回去。”
俞宛秋心知情況有異,急急地走到慈恩殿問:“太子殿下現在人在哪裡?”
宮女嬤嬤們不敢應聲,俞宛秋直接往裡闖,太后在後面喊住道:“吳昭訓正在裡面侍候他,太子妃還是先回去吧。”